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来源 7 性味归经 8 棕榈的功效与主治 9 用法与用量 10 棕榈的药典标准 10.1 品名 10.2 来源 10.3 性状 10.4 鉴别 10.5 棕榈饮片 10.5.1 炮制 10.5.1.1.1 性状、鉴别 10.5.1.2 棕榈炭 10.5.1.2.1 鉴别 10.5.2 性味与归经 10.5.3 功能与主治 10.5.4 用法与用量 10.5.5 贮藏 10.6 出处 11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棕榈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棕榈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棕榈 * 棕榈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zōng lǘ
2 英文参考Chamaerops [朗道汉英字典]
palm [朗道汉英字典]
palma [朗道汉英字典]
palmae [朗道汉英字典]
petiolus trachycarpi [朗道汉英字典]
Trachycarpus excelsus Wendl. [朗道汉英字典]
Trachycarpus forunei H. Wendl. [朗道汉英字典]
pal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etiolus Trachycarp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ortune windmillpalm petiol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棕榈为中药名,是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f. ) H. Wendl. 的干燥叶柄[1]。
《中华人民***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Petiolus Trachycarp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fortune windmillpalm petiol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棕榈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f. ) H. Wendl. 的干燥叶柄[1]。
7 性味归经棕榈味苦、涩,性平;归肺、肝、大肠经。(《中华人民***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笋及子花(按:即棕榈的果实):苦、涩、平、无毒。有人认为有毒。
皮(按:即干燥的叶鞘纤维):苦、涩、平、无毒。
8 棕榈的功效与主治棕榈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中华人民***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笋及子花:涩肠止泻、崩中带下。
皮:
1、鼻血不止。用棕榈烧灰,吹入流血的鼻孔内。
2、血崩不止。有棕榈皮营业税存性,空心服三钱,淡酒送上。
3、敌国淋不止。用棕榈皮半烧半炒,研为末。每服二钱。
4、屙血。作棕榈皮半斤、桥楼一个,***烧成灰。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5、泻痢。用棕榈皮烧存性。研为末,水送服一匙。
6、小便不通。用棕榈皮烧存性,水酒送服二钱即通。
9 用法与用量3~9g,一般炮制后用。(《中华人民***和国药典》(2010年版))
10 棕榈的药典标准 10.1 品名棕榈
Zonglv
TRACHYCARPI PETIOLUS
10.2 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f.)H.Wendl.的干燥叶柄。采棕时割取旧叶柄下延部分和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晒干。
10.3 性状本品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淡。
10.4 鉴别[2]取本品粉末1g,加水20ml,加热5分钟,滤过,滤液用水稀释成20ml。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2~3滴,即生成污绿色絮状沉淀;另取滤液1ml,加氯化钠明胶试液3滴,即显白色浑浊。
10.5 棕榈饮片 10.5.1 炮制棕榈?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10.5.1.1.1 性状、鉴别同药材。
10.5.1.2 棕榈炭取净棕榈,照煅炭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D)制炭。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泽,有纵直条纹;触之有黑色炭粉。内部焦黄色,纤维性。略具焦香气,味苦涩。
10.5.1.2.1 鉴别(1)本品粉末棕黑色。纤维成束,黑褐色,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梯纹导管,直径约25um。
(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原儿茶醛对照品、原儿茶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正丁醇一冰醋酸(20: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铁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淡墨绿色斑点。
10.5.2 性味与归经苦、涩,平。归肺、肝、大肠经。
10.5.3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10.5.4 用法与用量3~9g,一般炮制后用。
10.5.5 贮藏置干燥处。
10.6 出处《中华人民***和国药典》2010年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