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2]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文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文化素养。”[3]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为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像。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 [4]
这是一个信号,释放出这样的一个重要信息:美术既是文化的载体,自身也是文化的一种类型,因此美术学习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观照下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
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学习,是现代美术教育的一种积极的拓展和重大的进步。在这种大的美术教育背景下,美术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会相应地对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一个非常现实却必须回答的紧迫问题是,一个只知道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教师能否适应这一要求?在走进文化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叩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
如果答案是乐观的,我们需要的是 “锦上添花”;如果答案是悲观的,我们需要的是“亡羊补牢”。因此,不管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不管是需要“锦上添花”还是需要“亡羊补牢”,我们是否都需要走过一遍文化的田园,观望一下文化的阡陌,来感悟文化、认识文化、亲近文化。
关于文化的定义
文化,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它常常腾之于众口——“学文化”、“有文化或没文化”、“文化水平高”、“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在当今社会,似乎不说“文化”等于没“文化”,不说“文化”无法表现“文化”,文化真是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
上述文化,名为文化,其实其内涵并不相同。二黑哥学的文化、弟妹儿女学的文化是一种文化,但主要指的是识字和各种学科基础与基本技能,学得好自然可以称为“文化成绩好”、“文化水平高”。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古代文化、现代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则是另有所指,所指为何?正是我们所要关注的。
要使问题变得清晰起来,我们首要关心的问题自然是文化是怎样被定义的。
文化被模糊地使用着,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似可意会,又难明确。于是,有心人喟叹如是:文化是使用率非常高的词语,但又是非常难以定义的词语!难则难已,但天下之事何难于人类,于是众多人热衷于探讨文化的内涵,以便给四处奔突的文化套上僵辔,让人得以从各个角度得以静观,以便认识之,驾驭之。
学者们对文化的探寻精神和结果,足以感天动地,让人肃然起敬。
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鲁克在他们1951年所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一书中做了统计,在1871年到1951年间关于文化的各种定义就有164种之多。莫尔1965年的统计的关于文化的说法达到250种。以后,俄罗斯的学者克尔特曼则发现关于文化的定义多达400种。可见,文化问题的已经是学术界和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至今人们关于文化的定义的探讨仍是前程遥遥,终点杳然。
翻看几本权威的中国、外国的工具书,看文化是如何被定义的吧!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我们会发现对文化有三种解释:“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③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5]
我们看到,前两种解释与我们正在讨论的文化的意义相关,第三种则与我们经常谈到“学文化”、“文化成绩”和“文化水平”的意义相关。
再翻开《不列颠百科全书》,我们发现对文化的解释是:“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在这一定义上,文化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制度、工具、技术、艺术品、礼仪、仪式及其它有关成分。” [6]
对文化还有一个经典性的定义,是由著名的英国文化学者泰勒(E.B.Taylor)于1871年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所做的:“文化包括作为社会一名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全部能力与习惯。”[7]
在当代,一个比较有影响的文化定义是克罗伯提出的,他说:“文化是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着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8]
你同意上述定义中的哪一个呢?如果难以决断,请别忙着下结论。要正确地理解文化的含义,我们还需要从文化一词的辞源学来加以追根溯源。
2.理解文化
我们知道,在英文中,文化一词是culture,来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其含义是栽培和培育。这一基本的含义对我们理解文化十分重要,因为众所周知,自然中的所有生物都是不需要栽培和培育的,栽培和培育只能是人的行为。所谓栽培和培育指的是通过人工使植物的生长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后来此意转化为教育、训练,使人超越自然状态,成为有教养或修养的人。这种转化其实是基于一种同构关系,即将自然状态的植物进行栽培和培育以达到人所需要的理想状态与对自然状态的人进行教化以达到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理想状态之间的同构。Cultura对植物是培育,对人类则是教化。理解这种关系并不困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也常常将儿童比作花朵,教师比作园丁吗?儿童的成长犹如花的开放一样,需要教师像园丁那样去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