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与赋对应。辞的主体是诗歌,而赋的主体是散文。辞以抒情为主,而赋则以叙事为主。
其他意思:
名词义:
1、会意字。本义:诉讼;打官司。
引证解释: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
2、口供。
引证解释:明清于单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书·吕刑》
3、言辞;文辞。
引证解释: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特指政令之词。
引证解释: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三国志》裴松之注引
5、借口;口实。
引证解释: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6、古体诗的一种。如:木兰辞。
动词义:
1、说讲。
引证解释:无伤也,请辞于军。——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辞别;告别。
引证解释: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
3、推却不受。
引证解释:以王父命辞父命。——《公羊传·哀公三年》
4、审讯。
引证解释:单于使 卫律召 武受辞。——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5、遣去。
引证解释: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左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