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说,在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提问时,我还是不禁流露出了一丝的惊讶。
在这里,我的惊讶是由于对于“家庭相似理论”这样一个我是如此熟悉并且在哲学上如此重要的理论,竟然也会出现在了美学中。
因此,在这里我所给予的解答是完全哲学上的,而我真诚的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即使只是非常间接的)。你可以在美学辞典中找到这样的条目。
在哲学上,“家庭相似理论”是由奥地利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后期哲学的代表作《哲学研究》中提出的。
在《哲学研究》一书中,维特根斯坦一反其前期的思想,反对任何相信语言有固定不变的本质的思想(如将语言看做实在的图像的思想),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说,认为语言的本质就是游戏。一个语词的意义不在于其对应的实体,而在于其使用,更具体的说,在于其在特定的语言游戏中的规则。可以说,在维特根斯坦那里,一切不变的、本质的、***同的东西都被摧毁了。
但是,虽然语言没有***同的、本质的东西,维特根斯坦并没有完全否认各种语言游戏中的相似性(例如象棋与围棋虽然是不同的游戏,但却都是棋类游戏)——“家族相似性”。
他说:“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性’更好的表达式来刻画这种相似关系:因为一个家族的成员之间的各种各样的相似之处:体形、相貌、眼睛的颜色、步姿、性情等等,也以同样方式互相重叠和交叉。——所以我要说:“游戏”形成一个家族。”(《哲学研究》P48,商务印书馆)
关于这一点,他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他以数的概念为例来说明“家族相似性”,他说:“我们把数的概念加以扩展就如同在纺绳时把一些纤维绕在另一些纤维上一样。绳子的强度并非在于有一根贯穿全长的纤维,而是在于许多纤维互相重叠。”
哲学方面的“家族相似理论”的具体的内容,详见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美学方面,请查阅各类美学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