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对进入即将毕业的小学生而言,通过复习,他们需要将整个小学阶段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面对这样一项艰巨的学习任务,学生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帮助他们过好这一关呢?我想,应该注意做好下面两个方面。
一、把握“标准” 指导有准绳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所规定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是语文教学与语文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也是围绕课程目标来进行的,在指导复习时自然应该以此为训练的达成要求。为此,指导者必须做到心中有准绳,指导不离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对构建课程目标依据的内含(即三个维度)要有深刻的理解,其次对阶段目标提及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达成要求要明确到位,以避免复习过程中出现越位或不到位的盲目指导,导致复习事倍功半。
《标准》在阐述课程目标时,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对这一三维结构我们应作这样的认识:“知识和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即语文学习智力;“过程和方法”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即语文学习智慧;“情感和态度”是语文学习的保证,即语文学习动力。知识和能力是可以习得的,过程和方法是可以实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可以养成的。因此,在指导复习中,我们仍要坚持:既要考虑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也要关注学生复习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与过程,更要关心学生在复习活动中情感投入、态度认真的程度。比如指导复习“写字”这一内容时,一是要求写得正确、整齐、美观;二是要观察握笔方法、写字姿势是否正确,笔顺是否规范,行笔是否到位;三是要看看学生喜欢不喜欢写字,能不能始终都认真写。
对于《标准》提及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领域及其每一方面的目标要求,指导复习时我们更要加强学习研究,特别是对第三阶段(5—6年级)的目标要求,应当结合总目标和前两个阶段目标的内容,逐条加以理解,潜心体会它的内含,推敲它的用词意图,并将其浓缩成可操作的纲领性要点,化解成复习的具体内容。比如“阅读”这一方面,应关注下列目标要点:
1、对阅读有浓厚兴趣,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要边读边思考,要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背诵优秀诗110篇(《标准》附录规定的)。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快速收集有关资料。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积累语言材料。
7、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0万字。
8、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这是解读《标准》后提炼出的小学生阅读的目标要求,指导复习时可将其化解成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1、词语学习(读写词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
2、句子学习(分辨句子、理解句子、理解句与句的关系)。
3、段的学习(认识自然段、理解段中层次、了解段的意见)。
4、篇的学习(认识自然段间的联系、概括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重点在于提高整体把握的水平)。
5、朗读训练(正确地朗读、流利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
6、默读训练(默读的要求、默读的理解、默读的形式、默读的速度)。
7、复述训练(抓住重点复述、运用课文语言复述、组织自己语言复述)。
8、背诵训练(加深理解思想内容、正确熟练地背诵、积累语言、提高表达)。综上这些内容,涉及到了阅读训练的三个大方面,即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复习时可围绕这三方面展开。
二、巧用方法 上好复习课
毕业班的语文复习,容易流于两个极端:一是天天模拟考,逐人深课、逐项过关,教师忙于讲、改、评,学生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老师转,师生均有身心俱累,不堪重负之感;一是认为复习就是将过去学过的知识温习一遍,把所有做的作业重新抄一遍,学生非抄即背,非写即读,这让学生机械枯燥,味同嚼蜡。上述两种方法,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虽然终日忙忙碌碌,但学习效率、效果难如人意。有鉴于此,我们是否可以在复习方法上来点改变呢?我建议不防尝试一下。例如复习除了对知识的归类复习外,还可以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教师划定复习范围或确定复习项目,让学生依据自己所积累的相关复习资料(课文、笔记、作业等)确定复习重点,列出提纲,自行复习,再根据复习所获尝试拟出模拟试题。此阶段学习支配权应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想一想还有哪些内容该掌握。”“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你估计准可能会疏忽什么内容,会搞不透什么问题,你能出个题目考考他吗?”……第二阶段:学生之间开展擂台赛。由学生自荐上场,根据自己所拟的测试题进行“摆阵”,或由全班同学竞答,或指人作答,胜者为下一轮擂主,继续“摆阵”。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除维持好秩序,调节好气氛,还要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测法要给以纠正;对没有掌握好的问题,要引导讨论,明辨是非;对提问巧妙、见解独到、回答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热情表扬。第三阶段,师生***同总结、归纳本次复习要点,交流、推广先进的学法,帮助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这种复习方法因为师生***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看、读、背、思、问、听、议、答、辨、写,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做好复习指导工作除要学会巧用复习方法外,上好每一堂语文复习课是不可忽缺的一环。老师必须确立以“体现《标准》精神,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思想,潜心安排、设计每堂课。如何上好语文复习课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本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习作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习作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材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复习过程的开放性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还可以尝试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3、知识之间的互融性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习作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习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训练因素,使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指导------习作篇
作文,历来是毕业班复习的重矢之地。教师对之可谓是既爱又恨,大家都希望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但更多时候,希望就是希望,永不能成为现实。只感觉是有劲无处使,有力无处用。
关于如何进行作文复习辅导?老师们肯定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也肯定看了好多相关的资料。但总的归纳起来可能也就是“四大点”。
一、审清题意,自主命题。即要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第一,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第二,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这其中包括:时间范围,地点范围,内容范围,数量范围。
第三,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重点是指题目中表示思想意义或思想感情的关键词。
二、定好中心。
第一、中心要有意义的健康的。
第二、中心要集中。
第三、中心要新颖。
三、认真选材。
第一、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准)
第二、要选择真实的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真)
第三、要力求新颖,吸引人,避免一个模式。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新)
四、提纲撰稿。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所选材料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结尾和过渡、照应?这些都要认真构思,进行整体设计,这也就是布局谋篇。
然而,我们都知道,如果仅以此“四大点”进行作文复习指导,是绝不会有可喜的收获的。甚至可能会在无形中挫伤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以至造成“事倍功半”、“劳而无获”的可怜后果。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卓有成效的作文复习呢?对此,我谈几点粗浅意见,敬请指正!
一、整体把握,增强计划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复习时,以下问题首先必须心中有数:《课程标准》是怎样要求的,教材是怎样安排的,学生的水平怎样,哪些地方还有待解决,复习时间如何分配等等。教师要在复习之前,立足作文复习的总体要求,制订一个较好的计划。
1、整体把握。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写作目的:“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它也指出:第三学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强调习作的个性化,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比如“有意识地丰富自己地见闻,珍视个人地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独特感受”即鼓励学生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培养学生地创新意识。在过程和方法方面,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了重视修改地要求;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课程标准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在作文条理性方面提出了“能根据习作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的要求。
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落实“感情真实”的要求,要力戒目前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假情”、“矫情”。“真情”表现的不仅是文品,更是人品;要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或不写命题作文。
把握教材。现行十二册语文课本里作文训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记叙文,包括写人、叙事、科学小实验;二是应用文,包括感谢信、毕业赠言等。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作文能力状况,以教材的作文训练系列内容为依据,立足整体,考虑作文复习。
2、突出重点。整体把握,但切忌平均用力。首先,作文复习要突出重点。如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的“围绕中心,重点发散”训练;看图作文中的“观察”训练;应用文中的“格式” 训练等。抓住这些重点复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对薄弱环节下功夫,比如记叙文中的叙事、状物 ,重在求“序”,即按一定顺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物体的形状、作用叙述清楚;写人、写景,重在求“异” ,即抓住特点,写出该人物、景物与其他人物、景物的不同之处。
3、有计划性。一是作文复习的时间安排要有计划性。作文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根据复习总体目标及学生作文能力的状况合理安排。如记叙文与应用文的复习时间安排,前者要多一些,后者可少一些;再如作文复习的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要具有恰当的时间比例。二是作文复习的内容安排要有计划性。可先安排单项复习,然后再相对集中地进行综合能力的复习训练。三是每节课的作文复习要有计划性。每节课复习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怎样复习?要认真做好作文复习教学设计。
二、一题多变,训练多用文。
一题多变,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从一个基本作文题,变出多个相类似的题目。就好比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所以深得孩子们的喜欢。如果我们老师也有“七十二般变化”,学生肯定会非常佩服和羡慕。而“多用文”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一篇文章适合多个作文题目。当然,实际操作中也并不像说的那么简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试。
如《好--------》是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题,要求用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一个人,写出人物优秀品质。试问,你还能找出多少相类似的题目?细细回忆一下,你会发现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类似的。比如《我熟悉的人》、《一个--------的人》、《我
尊敬的人》、《我的好-------》等。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组写人的作文题,写事的可以吗?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题是《暑假中的一件事》,要求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语句通顺。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与其类似的,如《这件事-------》、《一件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童年趣事》等。至此,大胆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一篇写人加一篇写事足矣!我们先不下结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往年毕业考的作文题。91年《一个------的晚上》,92年《我学会了------》,93年以《在老师家里》为题续写,94年给亲友写一封信,告诉对方一件事,95年《-------进步了》,97年《想起这件事,我真-------》,98年写一篇体现情谊的作文,99年《我给全家带来欢乐》,00年《我长大了》……其中奥妙留待大家细细体会。当然新课标强调的是语文素养,实行的是更多元、更生活。
三、别具匠心,谱写生命文。
掌握了“一题多变”,训练了“多用文”,是否就马到功成了?答案当然是非也。不妨让我们先来读读下面三个故事。
“马踏飞燕”是一件古代青铜艺术珍品。该作品巧妙地表现了马跑得快这一主题。看,骏马四蹄生风,后蹄踏在一只飞燕身上,令人叫绝的是,飞燕竟安然无恙!由此让人联想到“深山藏古寺”一画的意韵:远山绵延起伏,林木茂盛。山脚下的小河中,一个小和尚正弯腰取水,身后石径蜿蜒,隐没于丛林之中。此画真是意境深远。另传有人对郑板桥说:你画竹之所以栩栩如生,是因你“胸有成竹”,而这正是你天天观竹研竹的结果。你会画风吗?板桥沉吟片刻,泼墨挥毫,一丛丛墨竹做倒伏状,观看的人惊呼,好大的风!这是以有形的物表现无形的物,颇具匠心。
这三个例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上均以构思奇巧见长,对我们学习写作文也有不同寻常的启示。看同学们的作文,似曾相识的多,老调重弹的多。为什么?构思不巧(内容不新,角度不巧等),作文没有创造力,没有表现力,也就没有生命力。
作文怎样才能构思新巧且有生命力呢?可从两个阶段下点功夫。
厚积阶段:加强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广开渠道,学会观察、思维、表达、修改的方式方法,此为作文成功的必要前提。
薄发阶段:也是同学们动手写作文的阶段,不仅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运用学会的写作技巧,更要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写出富有灵气,浑然天成的作品。
学生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生活底蕴,写起文章来才有可能得心应手。动手写文章时,更要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创造性地发挥出自己的作文水平,才能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作文来。
其实,关于如何进行作文复习辅导?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教无定法,只要得法”一样
小学语文复习资料------字\词篇
汉 字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阶段,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
硬笔写字,行款整齐,结构合理,布局美观,有教强的识字能力。
一、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常用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1、笔画就是构成字形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条。汉字的笔画大致有24种,其中基本笔画是点、横、撇、捺、提、钩、折8种。
2、笔顺就是书写汉字时,各种笔画谁先写谁后写。汉字笔顺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3、偏旁是在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结构的偏旁所分的门类。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新华字典》把部首归为189个。
4、间架结构是指笔画、偏旁部首之类的部件在一个字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搭配关系。汉字间架结构包括独体字结构和合体字结构。合体字结构有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和品字结构7种类型。
二、能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
1、音字是指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的读音的字,认读时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读音。要记住学过的多音字的几种读音,并会根据不同读音组词。
2、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字。对学过的同音字,要能辨析它们的意义及使用范围。
3、形近字是指字形相同的字,主要有四种类型:
(1)笔画长短不同。(2)笔画多少不同。(3)部首偏旁不同。(4)个别部件不同。
对形近字要通过比较,记住它们各自特点。
4、形声字是指由表示汉字读音(叫做声旁)和字意(叫做意旁)两部分组成的汉字,根据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形声字可分为:形左声右、形右声左、形上声下、形下声上、形内声外、形外声内6种类型。
三、不写错别字
错字就是笔画、偏旁或部首有错误,不成汉字了;别字指误用形体相近、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防止写错别字要注意:(1)区别形近字、记住笔画,不要多写或少笔; (2)根据词语的意思辨别同音字。
四、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是:(1)读准字音,确定它的音节,从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确定音序;(2)在《汉字拼音音节索引》中先找到音序,再找出所查汉字的音节;(3)根据音节后的页码,按四声顺序找出要查的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是:(1)确定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要注意部首在汉字中的位置分散在上下或左右,或以起笔作部首等;(2)按部首笔画在《部首目录》中找出这个部首的页码;(3)按照目录指示的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要查的部首,数清所要查的字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数,按笔画排列顺序从这个部首里找汉字;(4)在正文中查检。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是:(1)数出所查汉字的笔画数;(2)在《难检字笔画索引》中查要查字的页码,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掌握笔画和笔顺;(3)按页码在正文中找汉字。
词 语
一、词是语言中有一定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词可以分为形色和内容两个方面。词的形色就是语言,用字写出来就是文字;词的内容就是意义。所谓词语的理解,就是把词的内容(意义)揭示出来。理解词语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掌握词的意义及其用法。词语的理解要联系实际,力求简明确切,通俗易懂。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有:
1、弄清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词。
2、联系上下文,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理解词语要仔细看清上下文,弄清上下文,弄清说话时的语言环境。
3、作比较。用学过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作比较来理解词语。
4、对译。对文言词语或方言,可以用普通话中的相关词语对译。
5、列举。有些词语概括了几项,理解时就把包含的内容一一列举出来。
6、理解词语还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理解词语要避免牵上挂下,尤其是解释加点的字词。如“一丝不苟”的“苟”是“马虎”的意思,如果把前面的“不”牵进来,讲成“不马虎”就错了。
二、词语的辨析
1、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就是意思相近的词。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在运用时,一般不能相互替代。对近义词的辨析,就是抓住这一点,从以下方面进行:
(1)词义的轻重(如“快活”与“愉快”);
(2)范围的大小(如“事情”与“事件”);
(3)适用的对象(如“关怀”与“关心”);
(4)搭配的习惯(如“保护—眼睛”与“维持—秩序”);
(5)感情色彩(如“武断”与“果断”)。
2、反义词的辨析
反义词就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不是所有词都有反义词。反义词中形容词最多,还有少量的动词和个别的名词。辨析反义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意义上分辨。把原词放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体会其含义,再找出相反含义的词。
(2)从感情色彩上分辨。一般反义词的感情色彩也都相互对立,找出与原词感情相反的词即可。
(3)先分解再组合。就是分别找出原词中每个字的反义字,再组合起来就是原词的反义词。
3、多义词的辨析
多义词就是指具有多种相关意义的词。辨析多义词首先要弄清它的本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再分析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三、词语的逻辑归类
把学过的词语,根据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性质、特点、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类或排列,叫做词语的逻辑归类。它一般包括:
1、按意义归类。如“笔、墨、纸、砚”都属于文具类。
2、按一定顺序归类。如“春、夏、秋、冬”都按四季时间排列。
3、按词间的关系。如“汽车、轮船、火车、飞机”都是运输工具类。
三、词语的逻辑归类
把学过的词语,根据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性质、特点、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类或排列,叫做词语的逻辑归类。它一般包括:
1、按意义归类。如“笔、墨、纸、砚”都属于文具类。
2、按一定顺序归类。如“春、夏、秋、冬”都按四季时间排列。
3、按词间的关系。如“汽车、轮船、火车、飞机”都是运输工具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