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的拼音为:gōng jiāo。
公交 :一种大众运输工具。行驶在固定路线上,沿途设站,有固定收发班次、时间,供乘客凭票或付现金搭乘。也作公汽、公交车、公***汽车。部分词典也译作公车、公***汽车。
公交车,指通常情况下循固定路线,有专属路号,承载旅客出行的专用机动车辆。一般外形为方型,有窗,设置座位。在城区,公***汽车时速一般在25~50公里/小时,在郊区可达80公里/小时。又称为公***汽车、公汽或巴士,其中“公交”是公***交通的简称。
公交车中国台湾又称为公车、客运或巴士,中国内陆有些地区也有公车的叫法;在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则多称为巴士(英语中“Bus”的音译)。
一般来说,公***汽车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大众运输工具。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使城市人口和地域不断增加,对公***交通的需求相应快速增长,要求公***交通企业投入更多的客车。
按照城镇人口每万人拥有0.6辆车统计,现有的城市客车约26.4万辆,到2010年至少要达到63万辆,平均每年至少要增加3~4万辆,加上报废更新,平均每年增加5.5万辆。 公交车大多是为了满足基层人民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价格低廉 为 百姓 上班族创建了良好的交通工具。
汉语拼音的历史
汉语拼音是一种汉字音标文字表记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以罗马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法逐渐被汉学家们所熟知。
1892年,美国华侨公开提出拼音方案,将同一个汉字的不同读音用不同罗马字母来拼写。此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多种汉语拼音方案,如汉坤拼音方案、德山式拼音方案、硬笔拼音、软笔拼音等等。
1918年,李方桂颁布了《新文字意义》一书,提出“拼音”一词。1928年,中华书局以李方桂的方案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个正式的汉语拼音方案,即“国音协议”。这个国音协议方案采用了普通话基本发音为音素的基础,统一了汉字的语音标记,使汉字的音标标示更加准确和统一。
1949年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教育委员会,研究发展汉语拼音方案,并在1956年制定了“普通话拼音方案”,这个方案被称为“简化拼音”。此方案采用22个音节字母,其中包含4个声调符号,被广泛地应用于一些公***场所的标识、字词转换等方面,为汉语拼音在国际范围内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自此以后,汉语拼音作为一种标准的音标系统,不断被完善和扩展,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和公***领域必备的一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