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产褥感染 3.1 症状 3.2 辨证论治 4 西医·产褥感染 4.1 疾病名称 4.2 英文名称 4.3 分类 4.4 ICD号 4.5 流行病学 4.6 病因 4.6.1 感染源 4.6.2 感染诱因 4.6.3 病原体种类 4.6.3.1 需氧性链球菌 4.6.3.2 大肠杆菌属 4.6.3.3 葡萄球菌 4.6.3.4 厌氧性链球菌 4.6.3.5 厌氧类杆菌属 4.7 发病机制 4.8 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 4.8.1 会阴、 *** 及宫颈感染 4.8.2 剖宫产后腹壁伤口感染 4.8.3 产后子宫感染 4.9 产褥感染的并发症 4.9.1 急性盆腔蜂窝织炎 4.9.2 血栓性静脉炎 4.9.3 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4.10 实验室检查 4.11 辅助检查 4.12 诊断 4.12.1 详细询问病史,全身及局部体检 4.12.2 确定病原体 4.12.3 确定病变部位 4.13 鉴别诊断 4.13.1 呼吸系统感染 4.13.2 泌尿系统感染 4.13.3 乳腺内乳汁淤积 4.13.4 药物热 4.14 产褥感染的治疗 4.14.1 一般治疗 4.14.2 抗生素应用 4.14.2.1 使用抗生素的注意点 4.14.2.2 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谱如下 4.14.2.3 常用的抗生素配伍方案如下 4.14.3 局部病灶的处理 4.14.4 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 4.15 预后 4.16 产褥感染的预防 4.16.1 加强孕期保健 4.16.2 分娩期处理 4.16.3 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4.17 相关药品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产褥感染的穴位 2 治疗产褥感染的方剂 3 治疗产褥感染的中成药 4 产褥感染相关药物 1 拼音
chǎn rù gǎn rǎn
2 英文参考puerperal infectio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中医·产褥感染产褥感染为病名[1]。产后重证之一[1]。指在产前、产时或产后细菌侵入生殖器官引起全身或局部的炎症反应[1]。
3.1 症状症见高热,恶寒,战栗,恶露多或有臭味成脓样等,多属产后发热,恶露不绝,热入血室等范畴[1]。
3.2 辨证论治症状轻者宜清热解毒,逐瘀生新,用生化汤加减[1]。
若症见汗多烦渴,加天花粉、芦根、石斛、栀子,以生津止渴除烦[1]。
若少腹疼痛加剧,正气未衰,可用大黄牡丹皮汤加败酱草[1]。
若高热寒战烦躁,皮下出血,谵语者,是邪入血分,宜清热解毒,养阴凉血,用清营汤加紫花地丁、丹皮、蒲公英、穿心莲等[1]。
必要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
4 西医·产褥感染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是产妇死亡的4大原因之一,对于产后发热者,首先考虑产褥感染。发病率为1%~7.2%,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分娩降低或破坏了女性生殖道的防御功能和自净作用,若产妇营养不良、孕期贫血、胎膜早破、合并慢性疾病、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均为产褥感染的诱因。
产褥病率(puerperal morbidity)与产褥感染的含义不同,是指分娩24 h以后的10 天内,用口表每天测量体温4次,有2次≥38℃。产褥感染是造成产褥病的主要原因,但也包括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产褥感染、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
严重病例可引起中毒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应积极抢救,治疗应争分夺秒,否则可致死。
4.1 疾病名称产褥感染
4.2 英文名称puerperal infection
4.3 分类产科 > 产褥异常
4.4 ICD号O86
4.5 流行病学发病率为1%~7.2%,是产妇死亡4大原因之一。产褥病率(puerperal morbidity)与产褥感染的定义不同,它是指分娩24h以后的10天内,每天测体温4次,有2次体温超过38℃。由于造成产褥病率的主要原因是产褥感染,故可将产褥病率的发生率作为产褥感染的一种指标,其他非生殖道原因如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也是产褥期发热常见原因,故临床上应注意鉴别诊断。
4.6 病因 4.6.1 感染源(1)自身感染:指病原体来自产妇本人。正常生育年龄的妇女和妊娠期妇女其 *** 内有大量细菌寄生,但多数不致病;分娩后,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有报道剖宫产可引起生殖道菌群的改变,则这些细菌可能致病。其他如寄生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皮肤的细菌,或身体某个部位感染灶的病原菌,均可经血行扩散到生殖道,另外也可能是由于生殖道本身的炎性病灶于产后扩散所致。
(2)外源性感染:指由外界的病原菌进入产道引起的感染。如医务人员患上呼吸道感染或是上呼吸道带菌者,可通过飞沫将病菌播散到空气中,从而感染产妇;接生的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制度不严,或医疗器械、敷料灭菌消毒不够,细菌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操作人员的手进入产妇产道引起感染,另外临近分娩前或产后不注意卫生,均可使外界病原体入侵机体导致感染。
4.6.2 感染诱因女性生殖道有一定的自我防御功能,如 *** 内的自净作用、宫颈黏液栓和羊水中的抗菌物质对病原体均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只有在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抵抗疾病能力减弱时,病原体才可能入侵致病或增加感染程度。
(1)孕期贫血、营养不良、患有慢性病、生殖道感染或临产前不洁 *** 史,都会增加感染机会。
(2)胎膜早破:完整的胎膜是阻止病菌入侵的重要屏障。胎膜破裂是引起 *** 内病原体上行性感染最常见的原因,研究发现胎膜破裂的时间与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据报道,足月妊娠时因胎膜破裂12~14h引起羊膜炎、绒毛膜炎的发生率为6%,若破膜>24h则发生率上升至26%。
(3)产程因素:临床工作中发现产程延长、肛诊或 *** 检查次数过多均可引起羊膜腔感染,故而增加了产褥感染机会。
(4)产科手术操作:经 *** 的手术操作如人工破膜术、 *** 检查术、胎儿吸引术、产钳助产术、人工剥离胎盘术、产道撕裂缝合术等均增加了细菌侵入机体上行性感染的机会。剖宫产后并发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高于 *** 分娩的20倍。Ledger统计了1007例剖宫产病例,发现其产后菌血症有41例占4.1%,为 *** 分娩的10倍,但该资料没有剔除产程因素及胎膜是否完整因素。
4.6.3 病原体种类目前认为孕期及产褥期 *** 内的生态极复杂,有大量需氧菌、厌氧菌、真菌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等寄生,但以厌氧菌占优势。另外,许多非致病菌在特定的环境下也要以致病。
4.6.3.1 (1)需氧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可分18族,B族链球菌(GBS)产生外毒素与溶组织酶,使其致病力、毒力、播散能力较强,与产褥感染关系密切,可引起严重感染,其临床特点为发热早(平均在产后11小时),体温超过38℃,有寒战、心率快、腹胀、子宫复旧不良、子宫旁或附件区触痛,甚至伴发菌血症。需氧性链球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4.6.3.2 (2)大肠杆菌属大肠杆菌与其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变形杆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菌种,也是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原菌。大肠杆菌寄生在 *** 、会阴、尿道口周围,可于产褥期迅速增殖而发病。大肠杆菌在不同的环境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需行药物敏感试验。
4.6.3.3 (3)葡萄球菌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二者的致病有显著不同。金黄色葡萄菌多为外源性感染,很容易引起严重的伤口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存在于 *** 菌丛内,引起的感染较轻。葡萄球菌因能产生青霉素酶而对青霉素出现耐药性。
4.6.3.4 (4)厌氧性链球菌以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多见,存在于正常 *** 中。当产道损伤时残留组织坏死,局部氧化还原电势低,该菌迅速繁殖,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放出异常恶臭气味。
4.6.3.5 (5)厌氧类杆菌属为一组绝对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产色素类杆菌等。此类细菌有加速血液凝固的特点,可引起感染邻近部位的血栓性静脉炎。
此外,梭状芽孢杆菌、淋病双球菌均可导致产褥感染,但较少见。支原体和衣原体也可是产褥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4.7 发病机制产褥感染部分是因为在产前即存在感染诱发因素,但由于菌群之间的平衡作用,故不表现出致病性。当产程发动后,随着产程中的各种因素变化,如宫颈、 *** 、胎膜的变化,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出现致病性。在前述的各种感染因素中以胎膜早破最为常见。据Creatsas报道,胎膜早破30min,宫颈管细菌培养70%为阳性,且多数为厌氧菌。如胎膜早破>8h,则术后感染率明显增加。另有报道胎膜早破6h,若羊水细菌培养阳性者,以后有90%发生子宫感染。胎膜早破者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可达30%。
产后胎盘附着的剥离创面易受到病原菌的侵犯,若此时产妇免疫力低下,则病原菌就会在局部繁殖从而引起感染。据统计报道 *** 分娩者有2%~4%发生子宫内膜炎,剖宫产者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则比其高5倍。感染可局限在有创面的部位,如外阴切口、 *** 宫颈撕裂处及子宫内膜创面。但感染也可通过淋巴系统或直接蔓延引起子宫肌炎、子宫旁结缔组织炎,或经输卵管而导致盆腔腹膜炎。严重感染时,病原菌所产生的毒素可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或菌血症而危及生命。
血栓性静脉炎起源于子宫壁胎盘附着面的血栓感染,由于厌氧性链球菌和类杆菌产生肝素酶,降解肝素促进凝血形成细菌栓子,因而容易并发盆腔内血栓性静脉炎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据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病率、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伤口感染率均明显高于 *** 分娩者。剖宫产术后感染率增高有以下原因:
①手术时子宫壁切口内血管和淋巴管暴露;
②手术切口缝合后组织凝血、血供减少,这些都利于细菌的侵入、繁殖,使感染向子宫肌层和宫旁组织,甚至向盆腔深部蔓延;
③已有感染的羊膜腔内的细菌可直接污染腹膜及盆腔组织。
4.8 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发热、腹痛、恶露变化是产褥感染的3大主要症状,但患者发病后由于感染发生的部位不同、个体对炎症的反应程度不同,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
4.8.1 会阴、 *** 及宫颈感染会阴切开伤口感染时,会 *** 出现疼痛、产妇活动受限。伤口局部红肿、压痛、触之有硬结、伤口有裂开并有脓性分泌物。 *** 裂伤处感染多继发于 *** 手术助产, *** 黏膜充血水肿,感染严重时可波及 *** 旁组织,形成 *** 壁粘连、瘢痕形成,严重者可出现组织坏死脱落,形成膀胱 *** 瘘或尿道 *** 瘘。深度宫颈裂伤一旦感染,可经淋巴播散或直接蔓延,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4.8.2 剖宫产后腹壁伤口感染常发生于手术后的4~7天,抗生素治疗无显效,体温持续不退,伤口疼痛、局部红肿或有硬结、触痛明显、伤口有渗出或脓性分泌物,严重感染者伤口全层裂开,甚至通向子宫切口。
4.8.3 产后子宫感染常表现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细菌从胎盘剥离面入侵,播散到子宫蜕膜层引起急性子宫内膜炎,如感染播散到深部肌层,则形成子宫肌炎。当炎症局限于子宫内膜层,局部充血水肿、内膜坏死、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产妇出现下腹痛,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恶露量多有臭味,子宫复旧延缓,宫底压痛。如炎症得到及时控制,坏死组织可在数天内剥脱,内膜重新修复,症状消失。反之,毒力强的病原菌(如大肠埃希杆菌)可扩散至肌层及宫旁组织,形成子宫肌炎及盆腔蜂窝织炎,严重者甚至可累及腹膜形成腹膜炎。其临床特点常为剖宫产后产妇,或有胎盘残留、或困难产钳助产者。产妇出现寒战、高热、下腹痛、恶露量可多可少、臭味可有可无,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子宫复旧不良、宫底有压痛,如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应警惕败血症的发生(图1)。
4.9 产褥感染的并发症 4.9.1 急性盆腔蜂窝织炎侵入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的细菌经淋巴、血行扩展至宫旁组织,使局部水肿、充血、渗出,形成炎块。若炎症继续发展,炎性渗出物沿阔韧带播散,向外可达骨盆侧壁、向上经子宫角到达髂窝、向后至直肠 *** 隔,聚集于子宫直肠凹,形成脓肿。若炎症继续扩散或脓肿破裂,则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其临床特点:寒战、高热、脉速,且多伴有1侧或双侧的下腹剧痛、 *** 坠胀和里急后重感。检查子宫复旧不良、有明显触痛、宫旁组织1侧或双侧增厚有触痛、或触到肿块,肿块与子宫、盆壁粘连。对于已有脓肿形成者则要行切开引流,病情才能好转。
4.9.2 血栓性静脉炎它多起源于胎盘附着处的子宫血管内血栓感染,主要有厌氧类杆菌和厌氧球菌感染所致。一般分为2类: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包括卵巢静脉、子宫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及 *** 静脉)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包括股静脉、腘静脉、隐静脉)。左卵巢静脉可扩展到左肾静脉;右侧可直接扩展到下腔静脉;子宫静脉炎可扩展到髂总静脉,然后至下肢形成下肢深层静脉炎。多发生于产后1~2周,继子宫内膜炎后连续出现寒战、高热体温达40℃,呈弛张热。多数主诉下腹持续性疼痛,局部体征并不明显,仅有盆腔深部压痛,有时可触及增粗压痛明显的静脉丛。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疼痛肿胀、局部皮温升高、皮肤发白,故又称之为股白肿。栓塞部位有局限性压痛,有时可触及条索状、压痛明显的静脉。
4.9.3 脓毒血症及败血症当感染血栓脱落进入血循环可引起脓毒血症,出现肺、脑、肾脓肿或肺栓塞而致死。若细菌大量进入血循环并繁殖形成败血症,可危及生命。
4.10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和宫腔培养结注意如宫腔培养阴性,也不能排除子宫厌氧菌内膜炎的存在。因厌氧菌和需氧菌的培养不同,通常并非每个产褥感染者均同时做厌氧菌培养。在做细菌培养时,应常规做宫腔排液涂片2张,在革兰染色后镜检。如细菌培养阴性而图片出现大量细菌,则可能为厌氧菌感菌感染。如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持续性高热,怀疑败血症时,除行宫腔培养检查,应同时行血培养检查。最好在寒战时采血,可提高其阳性检出率。
4.11 辅助检查CT的应用使不经手术探查确诊感染导致的盆腔静脉炎成为可能。根据Brown的研究资料报道,产后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总发病率为1:3000,其中 *** 分娩发病率为1:9000,剖宫产分娩后的发病率为1:800。
4.12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同时要排除引起感染的其他疾病(图2)。
4.12.1 详细询问病史,全身及局部体检注意排除引起产褥病率的其它疾病与伤口感染等,并进行血尿常规化验。检测血清急性期反应物质中的C反应蛋白,有助于早期诊断感染。
4.12.2 确定病原体病原体的鉴定对产褥感染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方法有:①病原体培养:常规消毒 *** 与宫颈后,用棉拭子通过宫颈管,取宫腔分泌物,由于常被宫颈菌肠子宫陷凹采取分泌物或脓液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双重培养;②分泌物涂片检查:若需氧培养结果为阴性,而涂片中出现大量细菌,应疑厌氧菌感染;③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查:已有许多商品药盒问世,可快速检测。
4.12.3 确定病变部位通过全身检查,叁合诊或双合诊,有时可触到增粗的输卵管或盆腔脓肿包块,辅助检查如B型超声、彩色超声多普勒、CT、磁***振等检测手段能对产褥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块、脓肿以及静脉血栓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4.13 鉴别诊断在遇到产后发热而无产科特殊症状及体征时,则要注意与以下疾病的鉴别诊断。
4.13.1 呼吸系统感染产后呼吸系统感染多见于剖宫产后体温升高,一般见于产后24h内。常见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细菌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和肺不张。临床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咳痰及胸痛,胸部X线片可协助诊断。
4.13.2 泌尿系统感染有尿急、尿频、尿痛、腰痛及血尿主诉,感染严重者出现高热、寒战,有的出现肋脊角叩痛。尿液检查,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尿液培养有细菌生长。由于导尿可引起泌尿系感染,故不主张为了检查而进行导尿,可在清洁外阴后留取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和显微镜检。
4.13.3 乳腺内乳汁淤积因乳腺管不通致乳汁淤积所致的发热一般不超过39℃,时间不超过24h。而有乳腺炎引起的发热常常超过39℃,且持续时间也超过24h。
4.13.4 药物热常见于使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产妇。产妇表现有体温非特异性升高,但发热出现时间较晚,一般在用药后10天左右出现,发热多为持续性,脉率、白细胞在正常范围,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停药2~3天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4.14 产褥感染的治疗包括支持治疗、良好的引流及正确的抗生素应用。血栓静脉炎则在应用支持疗法和抗生素的同时,可加用肝素治疗(图3)。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14.1 一般治疗保持外阴清洁;注意休息,取半卧位,以利于恶露引流,并可使炎症局限在盆腔内;加强营养,注意多饮水。如不能进食应予静脉补液。重症病例或有贫血者可于少量多次输血,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4.14.2 抗生素应用抗生素的选择最好根据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以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但在获得化验结果前必须根据临床经验判断给药。
4.14.2.1 使用抗生素的注意点①因多为混合感染,常需联合用药;
②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用药剂量宜偏大;
③药物选择应注意对新生儿的影响,有些抗生素在乳汁浓度较高,且对新生儿有不良影响,如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异烟肼类,产妇若需使用这些药时应停止哺乳。
4.14.2.2 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谱如下①青霉素类:对革兰阳性球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抗菌作用较强,对革兰阴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有抗菌作用,但容易产生耐药性;
②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强,革兰阴性菌对其易产生耐药;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酶性能强、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增强;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及抗酶性能优于第二代头孢菌素,可用于对第二代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株,尤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突出;
③氨基糖苷类:主要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
④大环内酯类: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支原体及衣原体敏感;
⑤四环素类主要用于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
⑥硝咪唑类:主要用于厌氧菌感菌感染;
⑦其他抗生素:有喹诺酮类、克林霉素及林可霉素。喹诺酮类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哺乳者禁用或慎用;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均有效。
4.14.2.3 常用的抗生素配伍方案如下①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青霉素每天400万~800万U分次静脉滴注,庆大霉霉素每天16~32万U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400~600mg分2次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②头孢菌素类和甲硝唑:头孢拉丁,每天2~4g,分2~4次静脉滴注,或头孢唑林(头孢唑啉钠)每天2~4g静脉滴注,或头孢呋辛每天3~6g,2次/d,静脉滴注或推注,或头孢噻肟每天2~6g,头孢曲松(头孢曲松钠)每天1~2g静脉注射;甲硝唑0.50ml,2~3次/d静脉滴注。
③氨基糖苷类和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克林霉素300~600mg,每8~12小时静脉滴注,或林可霉素300~600mg,3次/d静脉滴注。若考虑有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应加用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
④喹诺酮类和甲硝唑:环丙沙星每次100~200mg,2次/d,静脉滴注;或氧氟沙氟沙氟沙星每次400m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
4.14.3 局部病灶的处理外阴或腹部伤口局部热敷或红外线照射可使早期炎症消散。若伤口已化脓,应尽早拆除缝线扩创引流。对抗生素治疗无效,考虑有脓肿存在,经B超确诊者应切开引流。
4.14.4 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包括抗菌药物和肝素抗凝。Mal Kamy建议对应用强效广谱抗生素48~72h后无效的病例,加用肝素。将肝素500mg置于5%葡萄糖液中,每6小时静脉滴注,体温和脉搏24~48h后即可恢复正常,此时应连续用药10天,然后再用华法林8周。但根据Brown的研究报道,在抗生素基础上加用肝素治疗的疗效不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因此,该研究结果不支持给产后持续感染的妇女经验性地使用肝素治疗。手术仅用于少数患者,手术范围包括下腔静脉结扎和双侧卵巢静脉结扎。
4.15 预后经积极治疗后感染可控制,预后较好。
4.16 产褥感染的预防 4.16.1 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防治贫血。保持全身清洁,妊娠晚期避免盆浴及 ***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治疗急性外阴 *** 炎及宫颈炎等合并症,避免胎膜早破、滞产、产道损伤与产后出血。
4.16.2 分娩期处理产房和接生用具严格消毒、接生者严格无菌操作、临产后肛诊或 *** 检查次数应限制在5次内,认真观察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及产后出血。据国外资料报道,对临产后体温升高、怀疑有绒毛膜羊膜炎者,可采用宫腔羊水置换术(amnioinfusion)。具体方法:用37℃的生理盐水通过宫腔导管,以每分钟10ml的速度输入宫腔,***60min;以后再以每分钟3ml的速度持续缓慢输入直至分娩,据报道可明显降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及产褥热的发生。但对于多胎、胎盘异常(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胎心率异常、宫颈扩张超过7cm者不宜使用。
4.16.3 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近年来随着对产褥期感染的研究,提出了产前和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必要性。
(1)凡胎膜早破超过12h,分娩前应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产程时间较长、临产后肛查或 *** 检查次数较多,或有产后出血、人工剥离胎盘、 *** 助产者,产后应予抗生素应用。
(3)已知剖宫产术后感染率高于 *** 分娩者,故如何预防剖宫产后感染备受关注。根据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为达到预防用药的目的,必须在细菌到达组织前或到达组织的一个短时间内,抗菌药物要达到或超过并维持组织内的最小抑菌浓度,因而提出应于手术开始前30min~1h用药最佳,至迟是在术中给药。并发现延长预防用药时间并不优于短期应用者,如预防性应用3天头孢菌素的疗效与仅用3次的疗效相同,故目前国外大多采用术前1个剂量、术后3个剂量的方案。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均是预防性用药的最佳选择。
4.17 相关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