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设计思路由“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1?触2年级为“写话”,3?触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组成,其中识字为先。在第四学段(7?触9年级)识字的要求为“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 个左右会写”。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高了。怎样在课堂上快速有效地解决字词呢?
一、按图索骥法 以《紫藤萝瀑布》为例:
(1)按音索骥:给所要解决的字词先注上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suì zhàn língdīng
(穗) (绽) (伶仃)
rěnjùnbùjīn bèngjiàn zhù lì
(忍俊不禁) (迸 溅) (伫 立)
(2)按形索骥:给出所要解决字词的字形,给它们注音。
(suì)(zhàn)(língdīng)
穗 绽 伶 仃
(rěnjùnbùjīn)(bèngjiàn)(zhù lì)
忍 俊 不 禁 迸 溅 伫 立
(3)按义索骥: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给出意义,然后根据意义填写字词。
向四处溅(迸溅)
长时间地站着(伫立)
孤独,没有伴侣(伶仃)
忍不住笑(忍俊不禁)
目不转睛(凝视)
二、找朋友法老师利用工具书给学生先通好音,让学生初步认识它们。然后快速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将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具体位置标识出来,再根据上下文,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讨论,自行解决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根据上下文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这些词的意义不只一个,在运用时可能会用到它们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可得到对其恰如其分的解释。
三、推荐法 如在处理《绿色蝈蝈》一文的字词时,由于多达22个,通过学生的预习、讨论,最后推荐如下7个作为掌握的重点:
喧嚣、静谧、劫掠、窸窣作响、更胜一筹、惊慌失措、津津有味
四、设置陷阱法 老师先将处理的字词自己标识出来,然后读课文。在读课文时将预先标识的字词有意读错,然后让学生找出来,把正确的答案改正在黑板上,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五、创造性写作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将它们组合起来,写一段话。思维轨迹为:认识—理解—运用—提高。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掌握,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升华,这是处理课文字词的最高境界。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将“读一读,写一写”栏目中的词写一段话,尽可能的多用。如下:
从小我就体弱多病,自然显得瘦骨嶙峋,我就谨遵母亲的训诫,不做危险的运动。一天,我顺着迂回的小径爬上竭石山登山路,我凝视着耸立在我面前的一座座山峰,低低地啜泣,我知道我不能再向上攀登了,这时我听见了一阵动静,我便纳罕是谁?只见一只跛了脚的小松鼠,正努力往树上攀爬,于是我决定完成这次征程。愈往上爬,山路愈陡,我看见渐渐暗下的天幕,不觉心惊肉跳,也更加小心翼翼。爬着爬着,忽然一阵头晕目眩,我向下一望,啊!我已经到山顶了。这时,我想困难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难以征服,只要我们有毅力,就一定能成功。
六、添(改)字法 运用添(改)字法来处理一般意义的文言词语。如在学习《童趣》这篇课文时,就是运用这种方法。
改字法:
昂(抬)首(头)观之 项(颈)为之强 方(正)出神
添字法:
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 果(果然)如鹤唳云端
以丛草为林(树林) 兴(兴趣)正浓 驱(驱赶)之别院
七、重锤敲击法 这是针对文言文中重点而又难以理解的词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如在《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将本文的古文言词学习与成语积累相结合,进行重锤敲击,活学活用。
师提供范例:
期—不期而遇 (约定)(未经约定而意外相遇)
去—去危就安(离开)(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教师提出重点解决的词语,再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合作学习,在现代汉语中找出包含本字未发生变化的成语。
舍—舍本求末、舍己为人、舍近求远、锲而不舍、舍己为人
信—言而有信、信及豚鱼、信言不美
顾—王顾左右而言他、瞻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