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语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先不说全世界范围内有N多种语系:
1、汉藏语系,2、印欧语系,3、阿尔泰语系,4、闪-含语系,5、乌拉尔语系,6、高加索语系,7、南岛语系,8、南亚语系,9、达罗毗荼语系。
就说咱汉藏语系的中国,又分四大语族:
1、汉语族,2、藏缅语族,3、苗瑶语族,4、壮侗语族
而作为最大的汉语族,又分为八大方言:
1、北方方言,2、吴语,3、闽语,4、粤语,5、湘语,6、赣语,7、晋语,8、客家话。
有人会问:四川话怎么没有呢?告诉你,四川话属于次方言,被划分到北方方言里面的西南官话里面了。
总的来说,语言的分级就是:语系-语族-方言-次方言。明白了吗?
好了,有了上面的基础知识,我们现在回到题目的内容当中。
我们都知道现在通用的语言是普通话,那么在没有统一普通话之前的三国,到底官方说的是什么话呢?
对于古人的文字,我们可以通过史书的记载找到其中的依据,但是作为口语的方言,我们用什么去判断呢?
语言学家给出了方法:通过现代方言的发音习惯、韵律和古时候的文字表达习惯,来推测不同时期所使用的方言。
比如:闽语的次方言-潮汕话,“滂沛”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已经找不到了,但是它却出至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说明潮汕话继承了当时屈原所在楚国的一些人的说话习惯。当然,除了文字方面的推敲,还有就是音韵上面的研究,就不多讲了。
总之,以此为依据,古代方言分为:远古语(殷商时期)、上古语(周秦两汉时期)、中古语(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语(元明清时期)。
那么,我们所要说的三国官方语言就应该属于上古语(东汉末年),那么此时的中原人都说的什么话呢?
要解开这个难题,我们得先了解历史上两次人口大迁移事件——“衣冠南渡”!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统治者被迫南迁,大量中原人涌入江南,第一次衣冠南渡;
北宋末年,金国南侵,宋高宗赵构为求战略纵深,再一次率中原人大量南迁,第二次衣冠南渡。
为什么说这两个事件?因为,占有优势地位的人,他会把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带到新的地方,并成为当地的标准(就像现在的美国,推行美元和美语)。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本来南方的语言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不过被大量中原人南迁并同化后,他们的语言就变成了中原人的语言(当然,也有融合的痕迹),现在南方的闽语,很有可能就是当时中原人的语言!现在的闽语里面含有大量的古汉语也可以作为旁证!
而从方言形成的历史来看,闽语最有可能的就是西晋末年那次衣冠南渡后中原人带过去的,而西晋就在三国后不久。
于是,销魂的情景出现了:《三国演义》里的那些猛将在互相拼杀的时候,嘴里说的并不是我们习惯的普通话,而是满口的闽南话、莆仙话、潮汕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