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为什么是十一五规划,而不是计划?

为什么是十一五规划,而不是计划?

分类: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问题描述:

十一五改名为“规划”而不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是为什么?有什么区别?

解析:

首次由“计划”改为“规划”

与过去十个“五年”明显不同的是,在名称上,第十一个“五年”由“计划”变成了“规划”。这几乎成为近期有关“十一五规划”报道的一个焦点。

*** 中央党校研究室博士辛鸣认为,虽一字之差,内涵却不尽相同,显示出党中央对发展内涵的认识已有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计划”和“规划”:“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显然,后者更加注重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长远性。

以“五年”为单位进行国家建设的“五年计划”模式,起源于前苏联。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学习,自1952至1953年,多次派出包括周恩来总理率团的代表团到苏联学习,在他们的帮助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自1953年起实施。

“一五”计划主要是指令性的经济计划,事无巨细,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经济增长指标,从工业总产值增长98.3%、手工业增长60.9%、大型工矿项目施工694个到具体的钢铁产量增加多少、煤炭产量增加多少等等。翻开以往的五年计划,各类指标的具体程度超出现在很多人的想像。

2003年9月18日,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十一五”规划编制准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十一五”规划,要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要抓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突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不宜搞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改变以往无所不包、涉及领域过宽的状况;强化指导和约束功能,增加制度创新内容;在编制程序上要建立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以及备案和评估制度。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要通过计划逐一配置重要资源,所以各项指标定得非常细。但过去制定的微观具体产业发展计划,更多属于市场、企业和资本自我调整的内容。而在市场配置资源的今天,规划将突出宏观性、战略性,规划指标少而精,而且总体上是预测性、指导性的。从“计划”到“规划”,体现了从微观向宏观、从直接向间接、从项目管理向规划管理的突出转变。

毫无疑问,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五年计划从“一五”推进到“十五”,其中的强制性和指令性逐渐消失,或者说主观性的成分逐渐减少了,而客观性的成分增多了。而计划变规划,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破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