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话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闽南和台湾,还有广东潮汕、海南及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海内外讲闽南话人口达五千万,成为世界60种主要语言之一。1977年,科学家把闽南话录制在美国“旅行者二号”宇宙飞船的那张可保持10亿年之久的镀金唱片上,到广袤无垠的星河里寻觅外星知音。
汉代以前,住在福建的人被称为闽越的少数民族。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河南中州人民为了避乱而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到闽南泉州等地,乾隆《福州府志》卷75《外记》——引路振《九国志》记载:“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西晋中原古汉语因而播入闽南,与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及周边地区闽方言融合,逐渐演化形成闽南话;闽南话又称河洛话,说明其源头在中原河洛地区(河南省洛河流域)。今天的闽南话还神奇般保留了大量隋唐以前中原古汉语的面目,堪称古汉语的“活化石”,能开启古音和韵律的宝库,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普遍重视。据学者考证,在三千年前的甲骨文里,“你”写作“女”,而当今闽南话仍将你读作“女”或“汝”。在春秋战国时期,“丈夫”是男子的统称,并非指今日夫妻中的男子,然而,在闽南人眼里,仍然称男子汉为“丈夫”。如今在闽南话当中,留有许多古汉语词语,如鼎(锅)、面(脸)、伊(她)、莫(不要)、日头(太阳)、暗冥(夜晚)、滚水(开水)、老伙(老头)等等,还可举出大量古诗文例子为证:
闽南话:假使叫“设使”。曹操《自明本志令》:“设使天下无孤。”
闽南话“好势”是好的意思,江淹《云山赞序》:“壁上有杂画,皆作山水好势”。闽南话把费用、盘缠叫“所费”,《世说外》:“所费诚复小小”
到了唐代,闽南九龙江流域为“蛮獠”、“土黎”所据,唐中央政令未能真正得到实施,因而唐高宗在公元669年派中州固始县人陈政、陈元光父子为首123个将领率兵坐镇漳州,后来,这批将士定居下来并且开发了美丽富饶的漳州,他们带来的七世纪中原话对闽方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试举几例:
闽南话步行叫“步辇”,这是唐代中州话。《唐语林》:“上令左右以步辇召之”。
闽南话“古意”即殷勤待客的意思。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多踌躇。”
闽南话“大汉”,意指高个子、长大。杜荀鹤诗云:“不觉裹头成大汉,昨夜竹马作儿童。”
闽南话“知晓”,即知道。韩愈《与崔群书》:“仆愚陋无所知晓”。闽南话把读书叫“读册”,《唐书云》:“中书令读册”。
从西晋南迁到唐代,相隔了300年,中原汉语所带来的影响必然有所不同,所以闽南话的泉州音与漳州音也有些差异。
随着闽南人民移居开发台湾,闽南话就成了台湾最主要的语言。早在宋代,就有泉州、漳州人前去台湾开发,特别是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到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和抗战胜利后这两个时期,都有大批泉、漳人移居台湾。据1984年台湾人口普查,当时台湾1800万人口中,祖籍闽南的占82%。台湾话是近于漳州音的闽南话,台湾人民与闽南人民语言相通、血缘相亲、风俗相近、姓氏相同、真是骨肉情深。
闽南话还流传于广东的潮州、汕头、普宁、海陆丰,这里潮州话与闽南话大同小异。国内还有许多地方讲闽南话,最多在浙江东部,包括平阳、玉环、苍南、洞头县的一大部分,还有舟山群岛的一小部分,这些地方闽南话受温州、宁波吴方言的影响,腔调变化较大。海南省一大部分和江西东北部的铅山、广丰、玉山、上饶等地,也是闽南话区。广西东部的合浦、陆川、北流、平乐、平南、桂平、柳江等县,有许多群落使用闽南话。甚至四川成都附近、江苏省宜兴市,也有使用闽南话的方言区,令人感到惊讶。闽南还是中国著名侨乡,数千万闽南儿女分布在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据统计,海外华人讲闽南话的约2000万人,其中印尼440万人,占当地华人60%,马来西亚340万人,占当地华人58%,新加坡150万人,占当地华人70%;泰国600万人,菲律宾120万人,分别占当地华人90%。在海外,讲闽南话超过50万人的城市,就有雅加达、马尼拉、曼谷、新加坡;讲闽南话超过10万人的城市,就有泗水、万隆、吉隆坡、槟城、宿务、胡志明市、河内、金边、仰光、纽约、旧金山、洛杉机、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