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法:由文体决定,一般散文类可以省略不读,以免影响文章流畅性.但是专业文体比如法律文本等,需要将文字读出。有些问题需要读的,可以直接读“括号”或者“括弧”。
括号:
括号一般是指表示文章中的注释部分使用的符号。这种注释是夹在正文中间的夹注。写文章写到某个地方,为了让读者了解得更透彻,有时需要加个注释。
分类:
括号主要分为四类,包括大括号“{ }”、中括号“[ ]”、小括号“( )”以及比较少用的括线“─”。此外,还有六角括号“〔〕”、尖括号“<>”和方头括号“”等形式。
括号由来:
朱文熊1906年在日本出版的《江苏新字母》的《凡例》把括号称为“括弓”,说“括弓()内作注释”。鲁迅1909年在《域外小说集·略例》中也提到“括弧”;
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确定的括号形式有()〔〕两种,称为“夹注号”,有用例,无释义。1930年和1933年政府有关文件改称“括弧”;
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定名为“括号”。1951年以来政府三次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都说明括号常用的形式为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 ]、六角括号〔〕、大括号{ }、方头括号和二角括号「」以及『』等几种;
西文括号为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所创造,用于句中插入语,最初在佛罗伦萨城邦执政官科卢特乔·萨卢塔蒂《论法律和医学之高尚》1399年写本中出现时形式为「〉,在15世纪上半期先后发展成为配对使用的尖括号〈〉和圆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