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世业洲的名称

世业洲的名称

据《中华人民***和国地名词典·江苏省卷》(商务印书馆出版,436页)、《丹徒地名录》(丹徒地名委员会编印):世业洲原名胭脂花粉洲,又名泗叶青沙洲。清乾隆间,阮元为世袭其胭脂花粉洲上的家业,遂改洲名为“世业”,意为世袭之家业。清光绪五年(1879)《丹徒县志》附地图清楚地标明“世业洲”地名及其方位,其东为征润洲,南为青沙洲等。解放前,洲内东部归镇江管辖,西部为仪征辖境,于民国18年(1929)建乡。1949年4月20日全境解放,由仪征县接管。同年10月,全洲划归丹徒县,仍为乡建置,1958年建世业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乡,后改镇。

镇江丹徒民间对世业洲地名来历的说法并不认同,有人说洲形如鹰(近似椭圆形),神鹰名事业,故名事业洲,改名世业洲。(参见《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丹徒卷》,100页)。还有一种传说是八仙乘四条小船经此,叫‘四叶舟”谐音成 “世业洲”。(见《镇江掌故》,256-257页)对世业洲与阮元的关系,笔者一直半信半疑,因为阮元著作中好像只字未提世业洲,上文介绍的两种神话传说更是姑妄听之了。

阮元出任浙江巡抚后,已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其父阮承信以阮氏甲科世衍,世系日繁,无宗祠家庙非礼也。于是有建族祠、修祖墓、造家庙之举。考虑到日后祭祀诸费用,需置产,以每年经济收入备用。时当嘉庆五年至九年间。斯时阮元经济尚不宽裕,见江中小洲甚便宜购之,以每年芦苇收入作祭祀之公积金,故名之曰礼祀洲。初购时。沙洲面积很小,数十年后已成大洲,阮元晚年尚及见之。洲上每年芦苇的经济收入颇丰,足赡祭祀诸用。事见阮元《研经室再续集》卷二,载《北渚二叔墓表》。因承信年高体弱,诸事委托堂弟阮承鸿(北渚二叔)经理礼祀洲事。承鸿逝世,阮元挽联云:江浙试文章,杜绝院棚关节;江湖种芦稻,筹开祭赡章程。据此可知,礼祀洲为阮氏家业。另有实际采访记录:民国时,礼祀洲尚有正常的芦苇种植、采割的收入。”

世业洲的前身是“礼祀洲”。笔者在王先生的启发下,查到林苏门《邗江三百吟》,在 “买芦柴”条:阮家有礼祀洲,但产芦柴,逵阳秀才经理甚善。嘉庆十年,伯元中丞居忧归里,因闻铺户柴斤不足,即嘱加斤发市,以恤贫者。一时闻风,远迩相率偕来。后又在汪鋆《扬州画苑录》,得一条:“林鸿,字椒生,隐居不仕。工刻印,与陈鸿寿埒。善山水,尝为其表叔阮元画《礼祀洲图》卷”。

笔者综合晚清民初的史料,“礼祀洲”又名“里世洲”(见《清史稿·志三十三》),是以种植经济作物芦苇为主的洲渚。

我们再从地质学看,由于地质构造原因,长江向东经安庆一直到镇江东,450公里左右的“长江下游挤压破碎带”,宽10余公里不等两组或者两组以上不同方向断裂构造的交汇对河道发育有较大的影响,有利于分汊河道的形成;断裂交汇地带基岩破碎,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发育,有利于河床的横向摆动,当超过稳定河宽时,泥沙落淤可能形成边滩、江心洲和分汊河道。东晋六朝以来,长江泥沙增多,促使边滩淤涨和沙洲扩大,著名的瓜洲,晋时即已成陆。明末清初,在仪征、瓜洲之间的江面上,又淤长出北新洲,即后来世业洲的主体,起于明末,开始丹徒与仪征两县存在归属争议,当时知县王伉踏勘,半归仪征,半归丹徒。

阮元拥有的家产——礼祀洲是在世业洲西北、靠近江北仪征的一个小洲,在其下游还有青沙、定业、征人等洲渚。因为洲“涨坍无定”,乾隆六十年所定沙洲鱼鳞地册,青沙洲世业洲***计土地2.6688万亩,同治八年沙洲清册减为2.2529万亩(见《江苏省会辑要》,261页,1936年版),接近今世业洲的耕地面积。在瓜洲坍岸的同时,镇江以西的江岸却迅速淤涨,由征人(当时属仪征)、定业、还青(又名江中滩)、蒲业等沙洲逐渐扩大合并而成的征润洲,并与南岸相连。

由此看,世业洲地名与阮元无直接关系,阮氏曾拥有的礼祀洲只是今天世业洲的一部分。笔者臆猜:“世业洲”可能原名“柿叶洲”,柿叶为纺锤形,而洲上广植红柿(清画家周镐《京江二十四景》,有“半江红树”一景,不知是否指此?),后来又由“柿叶”讹变成“泗叶”,最后定为“世业”,与下游定业等洲名,有期盼江洲稳固长久的意思。这仅是笔者的陋见。

江流千古,世事沧桑,不论当年是哪位宰相的世代家业。看今朝,雄伟的润扬大桥在洲上画出一个气势磅礴的大圈,它将世业洲和外部世界连接起来,岛上居民融入城市的时间缩短为2分钟。洲东景观公园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世业洲这个“江中桃源”将迎来五洲嘉宾,世业洲已经从孤岛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宝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