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古汉语中,哪些词表示被贬职,哪些词表示
一)左迁 [ zuǒ qiān ] 1)降官,贬职。
①南朝 梁 沉约 《立左降诏》:“是故减秩居官,前代通则;贬职左迁,往朝继轨。”(意思:所以说削减官职,是前代的通行法则,贬职降级,是继承以往朝代的做法。)
② 唐 柳宗元 《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 ,上湘江 ,非有罪左迁者罕至。” (经过洞庭,再上湘江,不是有罪责而被贬职的人很少。)
2)向东部迁徙。 二)贬谪 [ biǎn zhé ] 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赞成》:“﹝ 郑虔 ﹞由是贬谪十馀年,方从调选,授广文馆博士。”(意思:郑虔因此被贬谪十多年,才又被调选,授予广文馆博士之职。)
三)贬黜 [ biǎn chù ] 降职或免去官爵。 《汉书·韦玄成传》:“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 关内侯 。
玄成 自伤贬黜父爵,叹曰:‘吾何面目以奉祭祀!’”(意思:部门官员向皇上弹劾,很多人都削爵降为关内侯,玄成悲伤自己把父亲的爵位给降了,悲叹道:“我还有什么面目去祭祀先祖呀!)
扩展资料:
三)擢升 [ zhuó shēng ] 指官职提升。 四)晋升 [ jìn shēng ] 提高(职位、级别):~中将。
~一级工资。 五)高升 [ gāo shēng ] 职务由低向高提升:步步~。
六)升擢 [ shēng zhuó ] 提升;擢升。
2.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什么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
1.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 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3. 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4. 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 授:授予官职。
6.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7. 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8. 复:恢复原职务。
9. 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10. 仕:做官。
11. 任:担负、担任
12.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13.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14.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15. 窜:放逐、贬官。
16. 免:罢免官职。
17. 夺:削去,罢免。
18.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9.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3.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常用词是什么升官: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 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贬官:"谪"字表示贬官。具体如"谪守","谪戍" 也可单字使用。还有"贬""降"等。
"迁"一般可以指升官也可以指贬职。古代右尊左卑。所以"左迁"也是贬职的意思。
4. 文言文翻译《李之才》①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伯长。伯长性庄严寡合,虽挺之亦频在诃怒中。挺之事先生益谨。尝与参校柳文者累月,卒能受《易》。
②挺之初为卫州获嘉县主簿,权***城令。所谓康节先生邵尧夫者,时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菜食,且躬爨以养其父。挺之叩门上谒劝其习性命之学。康节谨拜,悉受业。世所谓康节先生之《易》者,实受之挺之。
③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或惜之,则曰:“宜少贬以荣进。”友人石曼卿独曰:“时不足以容君,君盍不弃之隐去?”再调孟州司法参军。时范忠献公守孟,亦莫之知也。忠献初建节钺守延安,送者不用故事,出境外。挺之独别近郊。或病之,谢曰:“故事也。”居顷之,忠献责安陆,独挺之见之洛阳。前日远境之客,无一人来者。忠献于是乎恨知挺之之晚。
④友人尹师鲁以书荐挺之于叶舍人道卿,因石曼卿致之曰:“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吾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颇无仕进意,人罕能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成之。”曼卿报师鲁曰:“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吾素不喜屈谒贵仕,以挺之书,凡四五至道卿之门,通焉而后已。道卿且乐荐之,以是不悔。”挺之遂得应铨新格,改大理寺丞。会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河东,辟挺之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人刘仲更从挺之受历法,世称刘仲更之历,远出古今。在泽,转殿中丞,丁母忧。甫除丧,暴卒于怀州守舍。时友人尹子渐守怀也,子渐哭挺之过哀感疾,不逾月亦卒。挺之葬青社。
参考译文
李之才,字挺之,是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质朴而且坦率,很自信,没有一点点造作勉强的样子。拜河南穆伯长为师。伯长性情庄重严肃很不合群,即使是挺之也经常处在他的呵斥和怒气之中。李挺之侍奉先生更加恭谨。他曾经参与校订柳宗元的文章好几个月,最终能够传授《易经》。
李挺之最初担任卫州获嘉县主簿,暂时代理***城令(官职)。世人所说的康节先生邵尧夫,当时在苏门山百源之上为母亲守孝,把粗布衣服当做皮裘穿,把蔬菜当做主食,并且亲自生火做饭来赡养他的父亲。李挺之上门拜访,劝说他学习关于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的学说。康节先生恭谨拜师,全将学业继承下来。世人所说的康节先生的《易经》,实际上是从李挺之那里学习、传承过来的。
挺之的器量很大,世上很难有懂他的人,(他)漂泊失意,很久都不能升职。有人替他感到惋惜,他就说:“应当把小的贬职当做荣升。”只有友人石曼卿说:“世俗不能够容纳你,你为何不远离世俗而隐逸山林呢?”又调任孟州司法参军。当时范忠献公守孟州,也不能够了解他。起初范忠献持节钺镇守延安,送别的人不采用旧例,一直送到境外,只有李挺之在近郊道别。有人诟病非议他,李挺之告诉他们说:“这是旧例。”没有多久,范忠献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到洛阳拜见他。以前送他到远郊的人,没有一个来。这时范忠献悔恨了解李挺之晚了。
友人尹师鲁用书信向舍人叶道卿推荐李挺之,通过石曼卿送信,说:“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纪三十九。他能写古文,语言直白意蕴深邃,既不过于放纵也不显得拘谨,本来就足以赶得上前辈,不是我所能品评的。但是他能够安于低微的官位,一点也没有强求升官进职的意思,人们很少能够了解他。他的才能又通达世务,假如稍稍被时世所用,一定超过当世一般人很多。幸亏他贫穷没有钱,不能使他的归隐之心决绝,了解他的人应当***同来成就他。”石曼卿回复尹师鲁说:“现在专门从事写文章爱好古文的人非常少,而且声名不为人所知,如果遗漏了这样的人才,那么古学就会更加衰落了,这就是师鲁你尽心来成就他的原因吧。我向来不喜欢屈意拜谒权贵高官,因为推荐挺之的信,一***有四五次到道卿门上拜谒,直到把信送达后才停止。况且叶道卿乐意举荐他,所以我不后悔。”李挺之于是能应选新的官职,改任为大理寺丞。恰逢石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往河东,征召挺之为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州人刘仲更跟从李挺之学习历法,世人称道刘仲更的历法,远远地超出古今历法之上。在泽州,转任殿中丞,遭逢母亲丧事。刚一除丧,就突然死在怀州守舍,当时是庆历五年二月。当时友人尹子渐镇守怀州,子渐哭悼李挺之过于哀痛感染疾病,不到一个月也死了。李挺之安葬在青社。
5. 举火求贤这篇文言文的阅读答案齐桓公①知宁戚②,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③之曰:“宁戚,卫人也,去④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问之而固贤,而未晚也。”公曰:“不然⑤。问之,患⑥其有小恶⑦。以⑧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⑨失天下之士⑩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为卿。
(选自李贽的《初谭集》)
注释
①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②宁戚: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③谗:说坏话;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
④去:距离。
⑤然:这样。
⑥患:担心。
⑦恶:缺点。
⑧以:因为。
⑨所以:原因
⑩士:有才能的人。
?爵:大摆筵席。
译文
齐桓公很了解宁戚这个人,想要任用他管理国事。大臣们竞相说宁戚坏话:“宁戚,是卫国人,距离齐国不远。大王可以派人了解一下,了解后确实贤明,再用他也并不晚啊。” 齐桓公说:“不能这样!去了解情况,担心(会得知)他有一些小缺点。因为这些小缺点,而忘掉他的大美德,这就是一些君主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的原因。”于是连夜拿着火把把他请来,并封他为官。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群臣争谗之曰
②去齐不远
③患其有小恶
④不然
⑤乃夜举火而爵之为卿
2、下列“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将任之以政
B以其小恶
C能以径寸之木
D以丛草为林
E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然”字与“不然”中的“然”字用法相同的是( )。
A豁然开朗
B父利其然也
C若听茶声然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翻译下面句子。 以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5、简要评价齐恒公其人。 6、读了本文,谈谈你的收获。
答案:
1、①说坏话②距离③担心④这样⑤拜
2、AD
3、B
4、因为这些小缺点,而忘掉他的大美德,这就是一些君主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的原因。
5、果断、思维敏捷、有独到的人才观。
6、要用辩证的眼光看人,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缺点就否定一个有大长处的人。
6. 文言文 帝黜御史 翻译高拱,字肃卿,新郑人。
嘉靖二十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
过了一年授任编修。穆宗居住裕邸,出阁讲读经书时,高拱和检讨陈以勤同时担任侍讲。
世宗回避说起确立太子的事,而景王又未到封国去,宫廷内外因而存在不安和疑惑。高拱在裕邸侍讲九年,启示王更加勉力孝顺谨慎,讲解切中事理。
王很推重他,亲自写了“怀贤忠贞”几个字赐给他。积功升迁为侍讲学士。
严嵩、徐阶依次主持国家大政,认为高拱将来必定得到重用,就将他推荐给世宗。封为太常卿,负责国子监祭酒的工作。
四十一年升为礼部左侍郎。不久调吏部兼学士,主管詹事府的事。
升任礼部尚书,召入值班房。撰写斋词,皇帝赏赐他飞鱼服。
四十五年封为文渊阁大学士,和郭朴同时进入内阁。高拱和郭朴都是徐阶所荐引的。
世宗居住西苑,内阁大臣的值班房就在宫苑中。高拱尚未有儿子,就将家迁移到靠近值班房,市场私自出来。
有一天皇帝病了,误传病危,高拱地将用具搬出来。开始时徐阶很亲近高拱,荐引他进宫值班。
高拱一下子成了权贵,负气很抵忤徐阶。给事中胡应嘉,是徐阶的同乡,因为曾经弹劾高拱的亲戚而感到自身处境危险,又看到徐阶正跟高拱有怨恨,就弹劾高拱没有坚守在值班房,已经将用具搬到外面去了。
世宗病得危急,也不明白这些事。高拱怀疑胡应嘉受徐阶指使,非常恨他。
穆宗即位,升任少保兼太子太保。徐阶虽然是首辅,然而高拱却自以为是皇帝的旧臣,多次跟他抵触,郭朴又帮着他。
徐阶渐渐地感到不能忍受。而这时候以勤和张居正都进入内阁,居正也曾经在裕邸任过侍讲。
徐阶起草遗诏诋通张居正商议,高拱心里更加不平。恰当此时商议皇帝登基奖赏官兵以及请皇上裁决大臣去留的事,徐阶全部不同意高拱的主张,二人间的怨恨就更加深了。
应嘉主管吏科,协助部院考察。事情将要完成,忽然谏诤有些过错应该制止。
皇帝指责他自相矛盾,交到阁臣商议怎样罚罪。郭朴愤激地说:“应嘉没有人臣应有的礼貌,应当削职为民。”
徐阶在旁瞄了一眼高拱,见高拱发怒,就勉强依从了这个意见。谏官们认为真实高拱因私怨逐应嘉,就纷纷地上奏章弹劾他。
给事中欧阳一敬弹劾高拱尤其用力。徐阶对于高拱辩解的奏疏,所草拟的旨意中表示慰问和挽留,却不是很指责弹劾的人。
高拱更加发怒,在内阁中就相互仇恨辱骂起来。御史齐康替高拱弹劾徐阶,齐康因此被罢黜。
于是向朝廷进言论列高拱的没有一天停止过,南京的科道以至拾遗都涉及这件事。高拱自己心里也无法安宁,请求辞官回乡,于是就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书、大学士的身份回家养病。
时在隆庆元年五月。高拱由于旧学而得到皇上的垂爱关注,他的性格倔强直爽而任意行事,很喜欢计较恩怨,结果不能在原来的位置上继续下去。
而不久徐阶也请求辞官回乡。三年冬天,皇帝召回高拱授以大学士兼管吏部的职务。
高拱就完全推翻徐阶所做的,凡是先朝得罪的官员由于遗诏而起用和得到周济的,一切作罢。而且上疏极力阐述说:“《明伦大典》颁布已经长久了。
现在议事的臣子却假托诏旨,凡是因议论礼制而获罪的都给以表彰,将使献皇在庙堂里的神灵怎么样来享受祭祀?先帝在上天的魂灵怎么样得意安心?而陛下逢年逢节祭祀又中怎么样答谢颂扬二圣?臣认为不可以这样。”皇帝很同意他的看法。
司法部门根据法律治了方士王金等人儿子弑父的罪。高拱又上疏说:“人君死于非命,不能够寿终正寝,这种说法非常不好听。
先帝临朝统治国家四十五年,活了六十多岁。晚年患病,经过一年去世,长寿而善终,并不是突遇凶险猝然而死。
现在说先帝被王金所害,胡说是不得善终,天下后世将会把先帝看成什么样的君主。请将这事下交司法官员讨论更改。”
皇帝又同意高拱的话,命令减罪为充军。高拱再出来任职,专门同徐阶结怨,他所发表的意见都是想中伤徐阶来加重他的罪责。
幸而皇帝仁爱温和,没有完全追究。徐阶的儿子辈在乡里很横行。
高拱就派前任知府蔡国熙为监司,记录下他各个儿子的罪恶,然后都被遣去充军。用来压抑徐阶的办法,无所不至。
等到高拱去职了,徐阶才得以解脱。高拱谙熟政体,怀有经世济民的才干,所建议和陈述的都批准实行。
他在吏部,心想全面地了解各类人才,就将簿册交给各官吏,让他们写上贤良或不贤良,注明爵位乡里和姓氏,逢月逢年邀请会见。这样即使仓促间选用某一个人,也都选用得当。
又当时正担心着边境安全的事,就请求增设兵部侍郎,来作为总督人选的储备力量。由侍郎而总督,由总督而兵部尚书,内外轮流调换,边境的人才自然宽裕,又认为用兵是一种专门的学问,非平时熟悉就无法应付突发事件。
储备和培养兵部尚书一类人才,应当从兵部所属的官员开始。因此应该谨慎地选择所属的官员,多选有智谋有才力通晓军旅之事的,长久的任用他们,不让调到别的部门去。
将来边境地区兵备和督抚的人选,都从这些人中调用。再调用各边境地区的人才来充实机关,正如吏部和各省已实行的旧例那样,那么陈述和答覆的情形就能不会互相抵触,并且加重赏罚来鼓励他们。
凡边境地区的机关,责任很重大,不宜交给杂职的官和降谪的官去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