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收藏有一副清代汤鹏的铁字草书对联。此联长115厘米,宽29.5厘米,上联为“晴窗流竹露”,下联为“夜雨长兰芽”,上联右上角处有落有“丁卯春三”年款,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下联左下角题款“鸠江汤天池”。
此铁字对联的作者汤鹏,字天池,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史料上没有确切记载,只能根据现有的材料推断出他大概生活在清朝初年。民间相传他和画家萧云从同心协力***同创制了铁画。
汤鹏原本是江苏溧水人,自幼家庭贫困,被送至铁匠铺当学徒,以期将来有一技之长可以糊口。他天资聪颖,稍长,锻铁技法就闻名当地。后因家乡闹饥荒,汤鹏辗转来到芜湖。清初,芜湖是一座繁荣的商埠,冶铁业十分兴旺,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这为汤鹏施展技艺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此汤鹏便定居芜湖,以锻铁为生。
萧云从(公元1590年—1673年),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梅石道人等,芜湖人。自幼好学,文章书画样样皆精,决心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可事与愿违,他几次参加科考,皆铩羽而归。入清后,萧云从忧愤国破家亡,心灰意冷,不愿与清朝合作,便绝意仕途,回到故乡芜湖专事绘画,多年后,终于自成一派——“姑熟派”。无独有偶,汤鹏的铁铺与萧云从的画室相邻,经常有机会欣赏萧云从作画。久而久之,汤鹏便萌生了以铁锻画的想法。但是,汤鹏乃一介铁工,对笔墨丹青知之甚少,于是,他便登门拜访萧云从,希望能借他的画稿以作锻画之用。没想到的是,饱读圣贤书的萧云从对慕名求画的汤鹏不屑一顾,在他看来,自己阳春白雪的画作怎可落入下里巴人的铁匠之手?他大声呵斥汤鹏,汤鹏悻悻而归。遭到拒绝后,“鹏发愤,因锻铁为山水嶂,寒汀孤屿,生趣宛然。”萧云从见后也不禁感叹汤鹏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绝妙技艺,遂改变初衷,主动将画稿交予汤鹏。从此,画家萧云从与铁工汤鹏,二人跨界携手合作,终于创制出了铁画,从而赋予铁以无限的生命。
铁画问世后,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一时购者云集,汤鹏因此名噪一时。汤鹏的铁画作品流传至今,已渺渺无几,现已知收藏于博物馆的仅三幅,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四季花鸟》,藏于镇江市博物馆的《溪山烟霭》,以及前文中介绍的藏于安徽博物院的铁字草书对联。
在这副铁字草书对联中,作者汤鹏巧妙地用铁条按照草书的笔路启承转合,一气呵成,锻造出一副笔画钩连但干净利落、观之有酣畅淋漓之感的草书对联,堪称开创了铁字艺术先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