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我们说男人头上戴一朵鲜花,你会觉得很奇怪,而且认为是疯子,当然,行为艺术除外,但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特别流行男人头上戴鲜花,而且不戴还不行,因为这是一个时尚,这是一个规定。
历史上头戴鲜花,叫簪(zan)花,簪就是戴的意思。其实,头戴鲜花自古就有。从汉朝开始,簪花的习俗开始出现在文献中,当时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的妇女。随着发展,簪花不再是女子独有,男子常常也会簪花。
比如南北朝时就有在朝冠上插花的行为。《隋史》中记载,隋太子外出打猎,头戴玉冠,并插上金花做装饰。在前代文化的影响下,唐代男子簪花有了较大发展。唐诗的《曲江红杏》:“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新科进士将赐宴折花,簪花礼是最重要的程式,新科进士人人簪花以示荣耀。在唐代,簪花除了是一种美化装饰和荣誉外,还是秋天里重阳节的一种风俗。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记载。
当然,唐朝皇帝也喜欢对钟爱的臣子赐花簪花。
据说汝南王聪慧,很受唐玄宗喜爱。据说有一次,唐玄宗摘下一朵木槿花,插在他的绢帽上。汝南王作舞,帽上的花却没有落下。
到宋朝后,男人簪花更是风靡一时,几乎到了全民簪花的地步,因为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不仅作为一种民俗事象而存在,部分转变成礼仪制度。
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云:“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东京梦华录》里记载,汴京大街上“游人如织,子弟多有簪花者。彼女子争睹围观者众,有甚者,窃羡之,其状若狂”。
这是宋代男人簪花最直接的证据,充分体现民众对簪花的狂热推崇。
其实,宋朝上到皇帝,下到百姓,只要是个男人,都喜欢往自己头上簪花,当然,他们也喜欢给别人送花,包括送花给女人。
那么,宋人簪花都是戴的的什么花?
一般是鲜花春天多簪芍药;夏天多簪石榴花、栀子花、茉莉花;秋天多簪菊花、秋葵等。除了鲜花外,还有假花,就是用罗、绢、通草等原料制成的假花,由宫中或有坊间专为宫中制作,跟真的差不多,栩栩如生。
那么,宋朝簪花为什么这么流行?上行下效。宋代统治者对簪花文化的认可,推动了民众簪花的风潮。
据《都城纪胜》记载,宋朝皇帝每次参加社会活动,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还要求身边的大臣、跟班的都必须戴花。
宋代重要的史料笔记《铁围山丛话》里也有记载,著名风流皇帝宋徽宗制定了详细的戴花规则,要求国家礼宾司(礼部)遵照执行。每逢重大节庆,例如郊祀回銮、宫廷会宴和新进士闻喜宴等,他都要赐花给大家。
而且什么身份戴什么花,都有明文规定:“罗花以赐百官,栾枝,卿监以上有之;绢花以赐将校以下。太上两宫上寿毕,及圣节、及锡宴、及赐新进士闻喜宴,并如之。”
罗花为最贵,只有宰执以上的官员能簪戴;其次是栾枝,卿监以上的官员簪戴;绢花最次,赐给将校以下的官员簪戴。宋徽宗时,他的保镖戴翠叶金花,说明可以自由进出大内。
皇帝以及家族人过生日或者接待外宾的时候,要用绢帛花。《铁围山丛谈》中记载,宋人在辽国使节面前以示节俭,“则内用绢帛花,盖示以礼检。”
参加大宴并御筵,皇帝所赐的花必须戴归私第,不戴或让仆从持戴,都是要受到御史纠举的。
不同的节令插戴不同的花朵或类似花朵的饰物,是宋代节令的主要民俗事象。如:上元夜戴闹蛾、玉梅、雪柳;端午街戴茉莉;立秋戴楸叶;重九簪菊。
既然皇帝都带头戴华,而且还有规定,民间自然也紧跟而上,男人戴花遂蔚然成了风气,大宋王朝被花海完全浸泡了,一时间花香四溢。
苏轼“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邵雍“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黄庭坚“乱折黄花插满头”“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等等,无不是对簪花的描写。
而且还有很多趣事,据说北宋时,有一种芍药,上下为红色,中间有一圈黄蕊,形似身穿红色官袍、腰系金色腰带的官员,被称为“金缠腰”,且当时只有宰相才穿红色官袍、系金色腰带,所以皆以能观赏此花为升官吉兆。
时任扬州知州的韩琦官邸刚好有一株金缠腰,于是邀请王珪、王安石、陈升之等一同观赏,韩琦亲自为他们簪花,也为自己簪花。结果这四个人竟都先后做了宰相。于是,历史上就有“四相簪花”传奇故事。
事实上,在《水浒传》中,有大量簪花的描写,水泊梁山的好汉们似乎特别喜好簪花,比如柴进簪花入禁苑,阮小五簪的是石榴花,杨雄簪的是芙蓉花,浪子燕青簪的是四季花。
当然,簪花为何在宋朝特别流行,这也深刻体现出宋朝是个文弱王朝。北宋王朝表面上花团锦簇,气象万千,骨子里却病病恹恹,孱弱不堪。以至于男人女性化,男人不在战场上,而在闺房,男人不再是上阵杀跌,而是舞风弄月,闲情逸致,感叹人生。宋词和唐诗的不同,就是鲜明的写照。
唐朝大气磅礴、辉煌的边塞诗,宋朝是绝对写不出来的,只有“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对人生易逝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