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南宋时期一位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爱国词人。父亲辛文郁早亡,由祖父辛赞抚养成人。受祖父影响,辛弃疾从小就立志收复中原。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下侵宋,21岁的辛弃疾组织了一支2000多人的抗金武装。次年率部参加耿京领导的农民义军,任掌书记。追杀叛逃和尚义端,受到耿京的信任和器重。完颜亮南侵失败后,耿京派辛弃疾和义军领袖贾瑞渡江接洽南投事宜,宋高宗在建康召见了他们。当辛弃疾北归时,叛徒张安国谋杀耿京后,已劫持部分义军投降金人。辛弃疾震怒,立即组织一支50人的骑兵队伍,出其不意地闯进5万人的金营,捉缚张安国于马上,当场号召上万士兵反正,长驱渡淮,策马南归。这次壮举,打击了敌人的气焰,鼓舞了人民抗战的决心。同时也展示出辛弃疾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画罗汉辛弃疾南归后,先后任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荆湖北路转运副使、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等职。他曾连续给孝宗皇帝和宰相虞允文上《美芹十论》和《九议》,全面阐述自己的抗金主张和计划,但是一直未被采纳。在长期担任地方官期间,他一方面打击豪强,赈济灾民,一方面组织“飞虎营”,训练军队,为对敌作战准备力量。因主张抗战,触犯当权的主和派,政治上屡受排挤打击,终于在孝宗淳熙八年(1181)被弹劾罢官。时年42岁。
罢官后,过了10年闲居生活。光宗绍熙三年(1192)春,朝廷任命他为福建提刑,后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绍熙五年,再次被罢免,第二年回上饶,因带湖住宅失火,迁入铅山瓢泉定居。宁宗嘉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以“主战派元老”再度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改知镇江府。积极参与准备北伐。开禧元年(1205)以“举人不当”落职,回到铅山。第二年春,北伐失败,朝廷又起用他为浙东安抚使,枢密院都承旨。诏命送到铅山之日,辛弃疾病已沉重,上疏请辞。九月十日“大呼‘杀贼’数声”含恨去世。
辛弃疾的文学创作以词为主,有《稼轩词》传世,今存词作620多首。内容相当丰富,从不同角度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在思想和艺术上代表了南宋爱国词的最高成就。
辛弃疾的词最突出的特征是抒写对中原故国的怀念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战斗激情。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辛弃疾的故乡。辛弃疾对沦陷的故土和人民感情特别深厚。南归后日夜怀念,作《南乡子》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作《菩萨蛮》词:“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他不能忍受祖国南北分裂的局面,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在词中反复表现的主题。名篇代表作品是《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借梦境表现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队伍威武雄壮的军容,豪迈的英雄气概,浴血激战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喜悦之情。用“可怜白发生”结尾,点醒梦中人。这原来是词人多年梦寐以求的理想,令人叹惋。从而把呼吁抗战的激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厚重。
辛弃疾用词作武器,鞭挞和批判南宋朝廷统治者苟且偷安、庸碌无能的腐朽本质。《贺新郎》词指出统治者麻木不仁,失去国土竟“剩水残山无态度”。《木兰花慢》揭露投降派不修边战备:“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在当权者投降政策实施之下,爱国仁人志士报国无门,于是,抒发壮志未酬、报国无路、请缨不许的愤慨,便成了辛弃疾词作的重要内容。他在《归朝欢》词中说:“我笑***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愤懑和怅恨,在《水龙吟》词中作了尽情的抒发: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抒愤词,上片以寥落的秋景和象征性的事物,烘托出词人思乡情怀和爱国忠愤。下片借用典故表达胸臆。既不愿意学张翰因思乡就归隐而忘却世事,更鄙视许汜“求田问舍”,谋求私利。他痛惜时光流逝,虚度年华,为国家分忧,愁报国无路。辛弃疾的这种思想感情,代表了正派的、有良知的人***同的志愿。
辛弃疾在邪恶的投降派排挤打击下,被罢黜不用闲居农村20余年,深感民间与官场的差异,清新淳朴与黑暗龌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他写了许多讴歌农村生活和大自然的词作。《鹧鸪天》是其代表: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江南农村在词人笔下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结向用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流露出对官场争名逐利的厌恶,对淳朴农村生活的欣赏。
辛弃疾还写了许多“闲适词”。他所写的《青玉案》爱情词,托意高雅,别具特色,历来为人们传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全词用反衬的笔法。写出了一个性情孤傲、不慕荣华、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这一典型形象具有象征意义。
辛弃疾的词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创造性地融会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艺术的长处。在艺术成就方面,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辛词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词中人物大都虎虎有生气。写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友人赵茂嘉:“看长身玉立,鹤般风度;方颐须磔,虎样精神”。辛词中更多的是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他是“壮岁旌旗拥万夫”的英雄;他是“沙场秋点兵”的抗战将领。辛弃疾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英雄,在他的词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太常引》写词人竟向月宫的嫦娥诉苦: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词人驰骋丰富的想象,上片问嫦娥,曲折地反映出他岁月蹉跎、北伐无期的苦闷。下片飞升月宫斫桂,寄托词人铲除奸佞、实现理想的向往。辛弃疾还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也受婉约词人的影响,创造性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在婉约悱恻之中,寄托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摸鱼儿》是其名篇代表作品: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的上片借惜春、留春、怨春表现词人对风雨飘摇国势的忧伤和自己年华虚度的感叹。下片借娥眉遭嫉妒,抒发自身际遇不平,用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下场,警告当权者虽得势一时,也没有好下场。正如斜阳烟柳,前景可悲。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反映出这首词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这种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以英雄豪迈之气驱使花间丽语,只有辛弃疾能达到刚肠与柔情相融的艺术境界。而大量使用历史典故也是辛词的一大特色。《永遇乐》是历来被人们传诵的佳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任镇江知府时所作。上片缅怀孙权、刘裕的业绩,表达词人对英雄的钦慕,对英雄事业后继无人的感叹。下片借宋文帝冒险北伐失败的历史教训,告诫当权者不能急于求功,轻敌冒进。结句以赵国名将廉颇自况,抒写烈士暮年壮怀激烈。全词用许多史实典故,起到了以少胜多、强化主旨的作用,以古喻今,丰富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大气磅礴,读来并不生涩。充分展示了辛弃疾驾驭语言、创造意境的高超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