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一词是来自于“新郎官”的简化,因唐朝的进士有做官的资格,可以担任秘书郎等职务,因此会称新科进士为“新郎官”,而结婚又有“小登科”的美称,因此借用“新郎官”的称呼,后来再简化为新郎。
新郎一词的英文bridegroom起源于1604年,源自古英文?br?dguma,是br?d(新娘)及guma(男人、人类、英雄)组合而成的字,这个词和古撒克逊语的brūdigomo、古高地德语的brūtigomo、德语的Br?utigam及古诺尔斯语的brú?gumi有关。
《醒世姻缘传》说:“新人到了香案前面,狄婆子用箸揭挑了盖头。”而在汉语中“新娘子”(一般情况与“新娘”同义)则还可以指新婚不久的女子。江浙地区,新娘也曾经指一家中最近结婚入门的女子。
扩展资料:
新郎、新娘进门后,有撤谷豆、抱毡等习俗,接着要“拜堂”。古代婚礼时,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红盖头,入洞房时由新郎用秤杆揭开,也有由姆(教导新娘妇德的女师)或喜娘揭开,亦有由婆母揭开的。
新郎的服装会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婚礼的时间、仪式的地点、新郎及新娘的种族及文化背景、仪式的种类,以及新郎是否是军人等。
百度百科-新郎
百度百科-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