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即若离相似成语是:敬而远之、貌合神离
若即若离
成语拼音:ruò jí ruò lí
成语解释: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成语繁体:若即若离
成语用法:若即若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态度不明朗。。
近义词:敬而远之、貌合神离
反义词:亲密无间、亲如骨肉
成语例子:他的书虽然和《了凡纲鉴》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离,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鲁迅《彷徨 高老夫子》)
敬而远之
成语拼音:jìng ér yuǎn zhī
成语解释:敬:尊重;远:不接近;之:指对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成语繁体:敬而远之
成语用法:敬而远之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敬若神明、若即若离
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影相随
成语例子: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认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实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学生樊迟问怎样才算智,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貌合神离
成语拼音:mào hé shén lí
成语解释:貌:外表;神:内心。指外表上一致;内心里不一样。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而实际上各怀心思。
成语出处: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得新忘旧》:“自有此宠复,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对,亦只貌合神离耳。”
成语繁体:皃合神离
成语用法:貌合神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同床异梦、貌合心离
反义词:心心相印、同心同德、情投意合
成语例子:但一从我做了他的党代表之后,便由“志同道合”一变而为“貌合神离”。(郭沫若《涂家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