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一剧很精彩。众所周知,此剧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但这终究不是它成功的原因。《恰同学少年》一剧颠覆红色经典之理念,丢弃了方言、弃了特型、丢弃了惯有的场面的情节,以轻松调此的形式把励志效果运用得十分到位,真实展现了一代伟人的华美青春,更把一个书生之意全和忧国忧民之情怀完整且透彻的展现于世人眼前,深埋于人们心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全,挥斥之道”。这以满怀的激情所唤出的雄心壮志,总是让人心胸澎湃,心心难以平息。剧中那催人上进的劲时刻感动着心儿,让我充满斗志,挺胸抬头,大步迈开学生步。
全剧以毛泽东为人物核心,主要人物大致可分三男三女。
三男即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而毛泽东是绝对的主角,他力求上进,勤劳刻苦的人生态度让我震撼,他张扬不羁,敢为人先,乐于挑战的个性让我生敬。正如其师杨昌济先生所言:“润之,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光芒四射。”是的,毛泽东是个敢想敢作敢为人先的人,他理想高远,锋芒毕露,他品性纯良,一丝不苟,他以他不信邪、不服输、不怕苦的要强个性赢得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把中国人引向了光明。他的丰功伟绩,永垂不朽。这或许正是深爱湖湘文化实干实打,不言虚不语无的影响吧!他的功绩如此之,或许又能在他早年的性格中找到答案。但是,光芒过于强烈,难免会伤眼睛,难免会浸着些傲气,所以他的品性又为他建国后一些政治上的失误而埋下根基。但是,我们不可以去否定毛泽东的成就和他的人格魅力,他的全魄和优美品质使得人们代代相传。
证一言:毛施主骤雨疾风,汹涌澎湃,以此雄心,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但世事无一就而就之理,施主于翻天覆地中,亦当常识,一动须有一静,一刚则须有一柔,有些时候,是要静下来为好的”句句言实,精辟至极。
毛泽东管萧子升叫“萧菩萨”,大概是讲萧子升的性格好,人品温善,如菩萨一般。若说毛泽东是一团火,那萧子升则是一盏菊,淡香清雅,掷弃媚俗,男儿自强。从《恰》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萧子升确实是个安静恭谦,温文尔雅的大才子,张口闭口都是雅词典语,可谓才会若兰。一手灵秀的字,一张英俊的脸,一股脱俗的气质,倒也让人生起一种钦服之感。萧子升的从容,低调和静敛,使他同毛泽东形成对比,这种对比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表现在各个方面。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成就也好,都不径相同,但要说的是萧大才子追求平淡生活,不要什么虚华之物,也不要什么富贵之禄,更不稀罕成为什么救世主,英雄豪杰或一代天骄。他的才华以最普通的方式通过最普通的事贡献于当时社会里最普通的人。我并不主张绝对性的清静,因为那样会现得懦弱无为。君子当为所为,为则有辉,但光耀大小就不可限制了,这是人生选择的自由。萧大才子并非不为,也非少为,只不过是因为静敛的性格使得他为得不如毛,蔡等人强烈,这不是他的特点?当他大步迈向溃军并从容淡判时,我们又读懂了他身上的正气凛然。
证一赐一“动”字,后主,“萧施主和风细雨,君子气节,独善其身足矣,但欲因进取,变世道,化人心,还须振作精神,勇于任事,以动辅静。”岂不真方,句句为理。
蔡和森是齐才,品学皆优,连擦皮鞋都会,实属佩服,这或许正是当代青年应该多去体会的。板昌先生说蔡才子是锋芒内敛,行事稳实低调,是表面平静却蕴藏无限力量的水。《恰》一剧中,蔡和森的人物性格怕是最胜人心的。他能静能动,承毛之刚烈,又秉萧之静敛,说白了他的个性最完美。恰好体现一个“和”字,和谐之美哉!
新民学会成立后,毛萧蔡等人一起组织湖南学生到法国勤工俭学。蔡和森到法国后,受苏联革命影响,希望中国走苏联式道路。毛泽东给予他赞同和支持,于是他为新民主义革命付出毕生心血,受人高赞,人皆铭记。
《恰》中三女个个是巾帼英雄,她们善恶分明,敢爱敢恨,她们匡扶正义,驱恶除旧,她们是新时代女学生的楷模。女生亦如此,男儿当自强。
总有说不完的话,总有述不终的情,总有言不尽的志。
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恰》剧给予我们太多的精神财富,它尤比金山,世代享有;它好似明灯,引人前进,不失方向。
无尽美喻不言多,一番澎湃在心中。
一句“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志水三千里”。
一句“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
一句“给予,总是幸福的”。
多少个一句,句句豪迈雄壮,感人肺腑,多少热血少年,心怀希望,寻求真理;多少坎坷风雨,不甘放弃,只为引国人走出黑暗,拥抱光明……
是啊!恰我同学少年,一身正气,万丈光芒,怎可不振兴中华,怎可不雄我民族,怎可不把“万家忧乐”四字牢挂心间。
21世纪的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美好的青春岁月里让我们尽扬奋斗之帆,到巾流击水,破千尺高浪。相信我少年中华定能与天不老,相信我中华少年,定能攀至世界之极峰,相振我中华之雄气。
一生不悔在少年,一园之盛亦在少年,我同学少年,孜孜而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