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色蕴的色蕴《 佛学大词典 》

色蕴的色蕴《 佛学大词典 》

梵语ru^pa-skandha,巴利语 ru^pa-kkhandha。又作色阴、色受阴。为五蕴之一。色,为变碍义;占有一定空间,且会变坏者,称之为色。而色之聚集,称为色蕴;亦即有质碍、变碍诸法之类聚。

依据俱舍论卷一所载,色系指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声、香、味、触)及无表色。五根为眼、耳等五识之所依,为五种净色。五境为眼、耳等五根所取之五种境界。

五境中之色,有青黄赤白、长短方圆等二十种。青黄赤白等十二种,称显色;长短方圆等八种,称形色。声,分为有执受大种因、无执受大种因等八种声。香,有好香、恶香、等香、不等香四种之别。味,有甘、醋、碱、辛、苦、淡等六种。触,有地、水、火、风四大种,及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并冷、饿、渴等十一种。无表色,谓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虽分别明了,而无表对,故称无表;虽无所表,而于所缘之境执着不忘,故称为色。 依据显扬圣教论卷五所载,色蕴略有五种相,即:(一)自相,即色身诸法各有不同之自相,如坚是地相,湿是水相,暖是火相,动是风相。(二)***相,即色身诸法和合之相,谓一切色身皆从地水火风和合为相。(三)所依能依相属相,即色身四大种是所依相,四大造色是能依相。(四)受用相,谓眼等诸根有增上力,故诸色尘境界得以产生,遂有苦乐逆顺受用之相。(五)业相,谓色身能作种种业行之相,故一切业行,皆依色身摄受增长。[杂阿含经卷二、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卷七十六、卷一二八、杂阿毗昙心论卷一、卷二、顺正理论卷一、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一、大乘百法明门论、成唯识论卷一、卷二、俱舍论光记卷一、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五本、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一](参阅‘五蕴’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