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茶字的各种书法写法

茶字的各种书法写法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作为茶这个字,很多书法家都为此作诗写词,下面是由我给大家整理的茶字的各种书法字体 ,希望能够帮助你们。

茶字的各种书法字体欣赏

 茶字的书法字体1

 茶字的书法字体2

 茶字的书法字体3

 茶字的书法字体4

 茶字的书法字体5

茶的由来

 “荼”、“茶”二字之转变

 《九经》无茶字,或疑古时无茶,不知《九经》亦无灯字,古用烛以为灯。于是无茶字,非真无茶,乃用荼以为茶也。不独《九经》无茶字,《班马字类》中根本无茶字。至唐始妄减荼字一画,以为茶字,而荼之读音亦变。荼,初音同都切,读若徒,诗所谓“谁谓荼苦”是也。东汉以下,音宅加切,

 读若磋;六朝梁以下,始变读音。唐陆羽著《茶经》,虽用茶字,然唐岱岳观王圆题名碑,犹两见荼字,足见唐人尚未全用茶字。(清席世昌《席氏读说文记》卷一)只可谓荼之音读,至梁始变,茶之体制,至唐始改而已。(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从而道通天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代表茶字的还有茗字 。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

 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

 茶的广泛普及 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现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茶的功效

 茶能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它还能吸收放射性物质达到防辐射的效果,从而保护女性皮肤。用茶叶洗脸,还能清除面部的油腻、[2]收敛毛孔、减缓皮肤老化。

 中国明代李时珍(公元1518~1593)所撰的一本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李时珍自己也喜欢饮茶,说自己“每饮新茗,必至数碗”。书中论茶甚详。言茶部分,分释名、集解、茶、茶子四部,对茶树生态,各地茶产,栽培方法等均有记述,对茶的药理作用记载也很详细,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茶主治喘急咳嗽,祛痰垢。”认为茶有清火去疾的功能。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的记载,还记载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本草》说:“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消宿食,利小便”。汉代名医张仲景说:“茶治便脓血甚效。”至今,我国民间仍有用茶叶治疗痢疾和肠炎的习惯。

 如将茶叶与药物或食物配成药茶,则疗效更好。如用姜茶治痢疾,薄荷茶、槐叶茶用于清热,橘红茶用于止咳,莲心茶用于止晕,三仙茶用于消食,杞菊茶用于补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