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龙刍狗。
土龙刍狗,汉语成语,拼音是tǔ lóng chú gǒu,意思是比喻名不副实。出自《三国志·蜀书·杜微传》。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土龙刍狗是贬义词。
繁体:土龙刍狗。
近义:陶鸡瓦犬。
英语:hollow reputation without basis。
成语接龙:狗眼看人?人面鬼心?心悬两地?地地道道?道学先生?生知安行?行不副言?言不达意?意气用事?事以密成?成仁取义。
成语的由来
成语一***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
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
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