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宋朝时期的司马光,有一个成语故事“司马光砸缸”,说的便是此人。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思想家、历史学家、作家。宋朝陕州夏县涑水乡古镇(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时间比较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左右共1362年。本书按时期分成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这小说名字的来历,便是宋神宗觉得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不难看出,《资治通鉴》的出名,既是史家治史以咨政观念提高的主要表现,也是封建社会皇帝运用社会史为政治服务观念提高的主要表现。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三人。刘恕博闻强识,自《史记》下列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有不览,对《通鉴》的探讨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是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协作,分别做出了重要奉献。最终,由司马光改动润饰,写出终稿。
《资治通鉴》创书至今,各代王侯将相、文人雅士、社会各界要人争读不止。评价注释《资治通鉴》的君王、忠臣、鸿儒及当今的思想家、教育家、专家学者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做为各代君主的教材,对《资治通鉴》的誉称除《史记》外,基本上都不能和《资治通鉴》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