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对于很多初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毕竟对于他们这些刚掌握了字词组合的孩子们来说,通过一番绞尽脑汁的遣词造句,来描写一场有趣的片段,进而形成一篇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好文章,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语文老师们,对此也深有体会,除极个别有写作天赋的学生之外,大多数学生对于作文写作,还是有很大的畏难情绪的。他们在具体构思文章时,常会犯“拿来主义”的错误,简言之,就是仿造别人的文章,多用副词、形容词等修饰词语,成语也会一个跟着一个,这种习惯,甚至一直延续到中学阶段,几乎没有太大的长进,这样做好不好呢?
从实际行文看,中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上的“模仿”和“套用”,是初级的学习过程。在这期间,适当地使用副词、形容词、成语等语言色彩强烈的词语,其实并没有什么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文章的优美度和欣赏度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日常的衣着穿戴、梳妆打扮,漂亮、整洁的衣服以及恰到好处的装扮,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赏心悦目,令人亲近;反之,过分的注重外表上的装饰,超越了一个合适恰当的度,不仅不会让自我的气质得到提升,反而会让人生出厌恶的情感。究其原因,就在于犯了“用力过度”的错误。
作文写作也是如此,形容词、成语的过多运用,让文章失去了原有丰富的内涵,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好像在读着一篇干巴巴的文章,处处都是词语的堆叠,没有思想,没有深度,缺乏必要的层次感,这样的一篇文章,人们会喜爱阅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也许理论上的讲述,会让学生们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不妨以具体的写作案例来作为讲解的对象。
首先以形容词的使用为例。在形容词中,“非常”是一个使用频率极其高的词语,如学生在描写冬天大雪时的场景,常会这样写道:“终于下雪了,厚厚的大雪,一出家门,就感觉非常非常的冷。”
这段描写存在的不足是什么呢?作者想要写大雪的冷,也用了“非常”这一词语来加以修饰,然而看起来总是感觉韵味不足,是不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呢?那么可以换成怎样的一种写作方式呢?
我们不妨去掉“非常”,这样去写:“终于下雪了,厚厚的大雪像洁白的毛毯,可是走出家门,寒风扑面,连路边的麻雀都缩起了脖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这样写,凸出了下雪之后冬天的寒冷,行文自然流畅,韵味和文采也体现了出来,人们读了之后,自然就可以从中切身地感受到凛冽冬风的滋味。
再说成语,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积累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如立竿见影、鸡鸣狗盗、风度翩翩、风和日丽、心旷神怡等等,这些成语也数不胜数。正因为如此,成语的运用,能够提升作文的品味和简练感,不过过分运用,反而降低了文章的文采和阅读体验。
比如我们在写春天场景的作文时,很多同学都喜爱这样写:“春天来了,风和日丽,阳光明媚,艳阳高照,美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啊!”
短短一句话,用了四个成语,是不是有些泛滥了呢?如果不用或少用成语,能否写出有味道的文章呢?当然能。
如我们可以这样去写:“春天来了,风儿轻抚树梢,河边的杨柳轻轻地摇摆着柔软的枝干,明媚的阳光洒落在河面上,随着微微起伏的波浪,泛起圈圈涟漪,美丽的景色,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
世纪恒通在线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写,在少用成语的情况下,文章的文采是不是依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呢?
点击此处获取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