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正定的历史名人

正定的历史名人

辉煌的文化造就了正定人才辈出。列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河北名人”有6位:赵佗、赵云、李杲、苏天爵、白朴、梁清标。有据可谈的历史名人占148位,正定历史上曾有95位考中进士,著名学者百余人,著作500篇。

正定不光出才子还出佳人,像三国时期薛灵芸,被曹坯看中,15岁就纳为贵妃,派3000将士拿着聘礼浩浩荡荡到正定迎娶。周朝杨淑妃,张贵妃,宋朝元德李太后,明代神宗吴才人等。

四位正定历史名人,两个百岁两个完人。名人中百岁非常少,在中国称为完人的非常少,而在正定有两位百岁老人:一是个百岁帝王赵佗、一个是百岁院士张香桐。两个完人一个是常胜将军赵云,一个是一代名臣范仲淹。

赵佗开发了岭南,把中原文化和先进生产力首先带到了岭南,实行“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他带头穿当地人服装,他把他女儿首先嫁给当地人,实行通婚,搞民族团结,他在位的时候制止了民族的分裂。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功臣。毛主席称他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赵云是正定人,人们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可赵云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常胜将军,人们又说“人无完人”,可赵云至今也没有发现什么缺点,不管《三国志》《三国演义》还是易中天的《品三国》都没有说赵云有什么缺点。毛主席说赵云浑身是胆,他不仅是文武全才,而且忠勇仁义。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经成为千古名言。其实在岳阳楼记中还有八个字值得我们学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具体讲这八个字也是符合咱们每个人的。

范仲淹生于正定府现在已经逐渐被社会各界公认,原因有三条:

一是范仲淹自报家门:范仲淹在为其胞兄范仲温所撰写的《范府君(仲温)墓志铭》中写道:“考讳某,归皇朝,历真定府、武信军掌书记。”“考讳某”,指他父亲,即范墉任过真定府掌书记。证实范仲淹之父曾在真定府为官。

他与他的好友韩琦,韩琦在正定府为官,他刚到正定府范仲淹就给他写了一封信。他们俩是很好的朋友,后来把他们都升到中央政府,后来又受人嫉妒,被排挤,贬官。信中说:“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识别以来,却未得一到,谅多胜赏也。”意思是说正定是一个好地方,我就生在那里,从离别以后我始终没有回去。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他生在正定。

第二条就是专家考证。

专门成立了范仲淹研究会,研究范仲淹思想的人很多。

苏州人方健先生在其“范仲淹生平及其思想概论”中开门见山:“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元989年10月1日)诞生在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其父范墉时为北道重镇成德军节度掌书记。”众多学者表示赞同。

第三条就是范仲淹的后代说,他的第35代嫡传子孙“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秘书长范祥科,他给来了一封信说:“范墉任成德军节度掌书记2年多,其妻陈氏逝于真定,后娶高平村大户人家谢氏为妻,遂定居高平村。”范仲淹在高平村降生百日后,范墉调往今徐州。

这三个证据,现在词典上讲祖籍和出生的地方就叫籍贯,因为范仲淹出生于这里所以范仲淹是正定人就不为过。说范仲淹是正定人,可正定的历史上都没有对他记载,我想这跟范仲淹在正定待的时间不长有关系。

1994年7月17日,《文汇报》在“学林”专栏发了一条小消息“范仲淹的出生地和日期”。被正定人、河北省委讲师团副主任张永庆先生发现,如获至宝。可以说张永庆先生是迎接范仲淹回归故里的第一功臣。他立即在“仅供领导参考”的《理论信息》上发表,标题改为醒目的“范仲淹的出生地在今河北正定”,发往各市县。

13年后,为了我的新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正定》,向张永庆先生求教。谈到正定名人,他告诉我,范仲淹生于正定,我如雷贯耳,激动地让他再说一遍。他让我查1994年的《文汇报》。我马上告诉同学、河北日报高级编辑张梦亭,他很快复印了那张报纸,确有此事。随后我又告诉石家庄日报王律编辑,他说他也听说了,并以报人的特有敏感,与省社科院宋史专家立即查找资料。

3月30日,我写的“范仲淹生于正定”登陆《正定信息港》。同日,视察石家庄日报的省委宣传部长聂辰席和市委书记吴显国手拿王律的样稿“一代名臣范仲淹生于正定”,当场首肯。次日,该文见报。随后,《正定风采》《长城在线》《燕赵晚报》《石家庄电视台》《河北日报》《河北地方志》等新闻媒体连续跟踪报道。

2007年3月27日,正定文化促进会将张永庆、张梦亭、王律请到正定弘文中学,对范仲淹之事专题研究。

当场决定在正定县内修建范公祠,正定县志也已经把他载入正定文化历史名人,咱们正在整理的石家庄赋多篇赋文中都写着范仲淹是历史文化名人。

这么大一个名人他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他是8月29日,也就是公元989年,他生于正定高平村,他降生100天也就是腊月初八他就随他的父亲到徐州赴任。第二年正月出七他的父亲就死在徐州,当时他才130天,后来他就随他的母亲到了苏州。由于范墉从苏州出来时带的是陈氏,所以无佐证范仲淹母子,家族就不认。几个月后范仲淹就随母亲在苏州的天平山上守灵三年,他和他的母亲就一直在天平山,后来一个山西人叫朱文翰,他母亲就改嫁朱文翰,随着朱文翰就到了湖南。

范仲淹21岁继父朱文翰亡故,范仲淹即遭到朱文翰前妻所生孩子的白眼,愤然离家出走,游学他乡。26岁他中的进士,29岁携母来苏州要求复范姓,族人仍不认可。后经皇上恩准,复姓范,名仲淹,字希文。

范仲淹一生在20多个城市为官,被贬了以后到处游学,在河南郑州为官的时候 那时候他已经58岁。

范仲淹29岁才取的他媳妇李氏,范仲淹47岁死的他母亲,朱家不认,因为范仲淹又姓范,范家不认,因为她改嫁朱家。他67岁死在徐州,他父亲当时也是死在徐州。

所以他不是苏州人,因为他既没有生在苏州又没有死在苏州。

所以我们就说范仲淹是正定人,迎接范文正过重归故里就是表达了正定人的一片心意。

百岁院士张香桐

他生于正定小安村。1907年11月27日生于正定,14岁丧母,16岁考入省立第七中学,也就是现在的正定中学。初中三年级他家里着了一场火,在同学的帮助下,他预支了400银元家庭教师费,处理家事、贴补学业。毕业后,他报考了学费比较便宜的北京大学预科。在两年的预科学习中,有一年半一边履约作家庭教师还债,一边函授学习,仅在北大上了半年预科,他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生理系,留校当助教。

日本人占领中国以后他他随研究院南迁到广西柳江一个小岛上,在那里他潜心研究生理解剖学,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943年应邀赴美国留学。1946年获耶鲁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1956年以讲学名义辗转欧洲经莫斯科回国。他回国以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脑研究所,他创办了中科院上海脑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现为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最后他带领他的徒弟们潜心研究,他是中国神经科学的奠基人,是神经元树突生理功能研究的先驱者,我国对神经生理学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对我国神经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在运动皮层肌肉代表区、肌肉传入神经纤维分类、针刺镇痛神经机制、视觉研究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树,被国际同行誉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1950年间对神经科学进展有贡献的人物”。先后获国际神经网络学会“终身成就奖”、世界茨列休尔德奖金、陈嘉庚“生命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张香桐治学严谨,为了获得极为珍贵的第一手经验和资料,1965年,58岁的张香桐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一次在针刺作用下进行胸外科手术的模拟实验。在手术室里,他忍受了一个小时、20个穴位的针刺疼痛。

今天他过百岁华诞那个副院长亲自去祝福。

2002年张香桐还亲自到正定访问,张香桐虽然已过百岁但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心情平和。

今天老同志不少,他每天还到他的办公室查资料,收发资料,他真正的做到了百岁不老,让我们让我们为正定拥有两位百岁名人两位百岁完人而鼓掌。

高怀德

(926~982)

中国五代末、宋朝初勇将。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北正定西南)人。青年时随父从军,任牙职。后晋开运元年(944),辽军南袭,他随父出战,被辽军围于戚城(今河南濮阳北)。他临危不惧,挥戈驰突,单骑挟父突出重围,升罗州刺史。后周显德四年(957),周世宗攻南唐寿春(今安徽寿县)时,南唐将刘仁赡筑连环寨据守,他奉命率数十骑深入刘营侦察,夜渡淮河,拂晓突临寿春城下,擒一裨将,察明了刘营虚实,深受世宗赏识。后周末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宁江军节度使。因拥立赵匡胤称帝,升殿前副都点检。宋建隆元年(960)四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联合北汉反宋。他与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石守信率前军先行讨伐,昼夜兼程,乘其不备,首战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告捷,旋又破李筠部3万于泽州(今山西晋城)南,俘北汉河阳节度使范守图,杀北汉宣徽使、监军卢赞,迫使李筠退守泽州。二年,任归德军节度使,后加同平章事。太平兴国七年病逝。

张燕

汉末黄巾起义军首领,常山真定(今正定)人,张燕聚众万余人和博陵张牛角合并,并推举张牛角为帅,后来张牛角战死,众人推举张燕为帅,于是改姓张,因行动敏捷所以得来“飞燕”的称号,于是改名张燕。在张燕的领导下,聚集了百万军队,称呼为黑山军。后张燕因与袁绍作战不利,向朝廷投降,被封为平难中朗将,曹操平定河北以后,张燕归顺曹操,被封为平北将军、安国亭候。

白朴

(1226~)

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作杂剧16种,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今存《天籁集》词2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李杲(1180~1251)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正定)人,号东垣老人,著名医学家,从师张元素,属易水学派,一说为补土派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用药法象》、《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活发机要》等。金元四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