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神 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的一项风俗活动,纵观福州闽侯、连江、亭江、长乐 等各地的游神
风俗,各有特色,相互区别,彼此关联;又与莆田、闽南、台湾地区的“妈祖绕境”,龙岩姑田“游大龙”等一些活动具有相似之处。本文所要叙述的是福州连江县颜岐的游神风俗活动。
游神是连江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具有浓烈的道教色彩。农历正月的十五左右,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颜岐村游神以“社”为单位,用大轿抬着主神——五显大帝的神像,以及主神的部属,如孩儿弟、无常、将军等竹制的“骨”神像,分别由人顶着,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十分热烈。届时村民们顶着竹制“骨”神像,抬着五显大帝走乡串户,进行一系列民俗学上叫“沿门逐疫”的象征仪式,也有更多的人藉此仪式许个愿求神灵帮忙实现梦想,仪式会从傍晚持续到深夜。
游神开始之前,村里各个家族会在自己祖厅摆好贡品,亮起红灯笼,点起贡香,迎接游神队伍的到来。到时妇女会在游神队伍经过的地方“接香”,所谓“接香”,就是在每个神像以及五显大帝前有人捧着香炉,供人们上香;以及用放鞭炮放烟花的方式来迎接。
游神队伍的领队为本村颜氏家族最年长者之子,扛着大型琉璃花灯,走在队伍的最前端;走在队伍最后端的是抬着五显大帝的人群,轿子上面挂着抬轿人所属的写有“百子千孙”的灯笼,其前有传统锣鼓队奏乐,后有大鼓大锣之声回旋荡漾。中间依次是孩儿弟(又称胖胖弟和胖胖妹)、黑白无常(一高一矮)、四大将军、太师与书生;他们后面分别跟着不同的“社”的游灯队伍,有一些“社”是装扮成“八仙”、“八将”、“七仙女”;值得一提的是,游神与游灯相结合是颜岐元宵节活动最具特色的地方。
由于孩儿弟、黑无常是矮个子,在整个过程中表现的比较活泼可爱,孩儿弟是给每家每户拜年的主角色;而四大将军等一些大人物,则表现的比较严肃稳重,主要表现之一是规定走路步伐为“将军步”( 可观看PPT作业视频)。列队的神灵,以万世不变的神情巡视着它的“疆土”,保佑着它的村民。从游神队伍最前端到最尾端相隔数里远,游灯队伍的灯火璀璨,从近看首望不到尾;从远看犹如长龙盘踞乡间,十分壮观。
颜岐游神分为正月十二、正月十三两天晚上,十二为绕境,十三位绕寺。绕境主要是在颜岐本境,按原先计划好的路线游行,起点为五显大帝宫(颜岐礼堂内),终点为颜氏祠堂。绕寺是指五显大帝回自己诞生的地方——颜岐湖山寺,即最早五显大帝是供奉在湖山寺里,后来由村里的人迎回,并供奉在村里。
听家里人说,那时我们村是与隔壁村争五显大帝的供奉权,后来凭着我们机智与计谋将大帝迎回了村,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大帝的信仰。而且绕寺也充分表明了我们乡人认祖归宗的传统文化意识,这也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随着乡村社会的发展,游神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记得我小时候去游神,是自己自备花灯,是纸作灯笼,里面点着蜡烛;要是遇到刮风下雨的话,蜡烛就会熄灭,这给游神队伍带来很多麻烦;各神像的衣服也比较破旧,而且大帝的主座是木质的,做工比较粗糙。后来灯笼发展成玻璃做的,对神像的衣服作了更新,对大帝的主座也做了相应的改造。
近几年的游神队伍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游灯队统一换成灯光制作,游神的人们都穿着统一定制的帽子衣服,各神像身上的衣服有了质的飞越,大帝的主轿也变成了铝合金嵌玻璃,有霓虹灯装饰的大轿子。但是,似乎游神的人群没有以前的多,这可谓是遗憾之处;欣慰的是,还是有很多人会在游神期间回来参加。
时代变化了,社会发展了,可是游神的本质没有变,其所寄托的愿望和意蕴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后人在继承和发展民间风俗遗产的同时,还要深入的去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气息。在个人看来,“游神”这项风俗活动蕴含的文化气息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游神”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传统的风俗活动,是福州民间文化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福州文化的独特性。
其次,“游神”活动大大地增加了节日的氛围,也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活动;这也使得“游神”活动超出了本身作为文化民俗活动存在,突显出了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再次,“游神”深深地寄托了人们的愿望和期盼:
(1)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消灾避邪,财源滚滚的新年愿望。
(2)寄托着认祖归宗,人丁兴旺,社会平安,乡里和谐的族氏期盼。
(3)具有增强族氏凝聚力和促使人们欢聚一团的向心力。
再次,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质性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消费需求上;“游神”期间人们花在买烟花爆竹、贡香贡品的钱数不胜数;人们喝酒庆祝,摆设宴席等一些餐桌上的消费也相当巨大;以及一些外地的客人朋友也会慕名而来,亲自目睹“游神”实况,这也增加了村里的旅游收入。
注:闽台特色游神文化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和台湾全省最为兴盛。其中由于曾经内地发生过某些历史事件导致目前只有台湾在该游神民俗文化发展方面做得最好,甚至将游神民俗文化推广至全世界,每年都会举办神偶比赛,连国庆节等节日庆典都有游神文化参与在其中。 台湾的庙会非常之盛,大小庙宇逢神明诞辰、成道日,一年到头都有不同规模的绕境、进香、刈香等祈福活动。庙会绕境的区域,往往呈现该庙宇的祭祀圈或信仰圈,而分灵庙回祖庙或庄庙前往人群庙进香,则代表不同庙宇的互动关系。
在庙会活动中、除各庙宇神轿外,会有报马仔、路关、仪仗、艺阁、灯笼、凉伞、阵头,常绵延数公里之长。各艺阁、阵头除职业表演团体外,仍有相当数量由各地方民众组织而成。目前亦有各阵头资深艺师前往国中、国小、大学或社区传授宋江阵、十二婆姐、牛犁阵、官将首、八家将等传统民俗阵头。
在南台湾盛行王爷信仰,庙会常结合王船醮仪举行,如著名的南瀛五大香、东港迎王平安祭典,南鲲鯓代天府逢王爷诞辰则有连月的进香热潮。中台湾则以大甲妈祖绕境进香活动最为著名,北台湾则以三峡祖师庙清水祖师诞辰、艋舺青山宫青山王诞辰、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大龙峒保安宫庙会等,最为著名。 日本横滨市中华街游神
妈祖祭
妈祖庙内的仪式过后,在横滨中华街街区内举行了颇具传统特色和声势的妈祖神辇大巡游。为数众多的华侨华人赶来参加这一当地侨界的祭祀盛事。中华街上以餐饮业为主的店家,纷纷在店头沿街摆上供奉妈祖的香火瓜果等供品。不少虔诚的妈祖信者还当街列阵,跪迎妈祖神辇,以祈求平安多福。
横滨中华街的2007年首次“妈祖祭”,吸引了不少来自妈祖香火兴旺的台湾岛内的信众乡亲远道前来助兴。他们带来的护神将军特色仪仗,以及传统庙会乐舞“跳鼓阵”,成为巡游中最为出彩的内容。
颇具中国民间传统特色的“妈祖祭”,还吸引了无数日本市民前来凑热闹。尽管妈祖信仰对他们而言稍感陌生,但看了当街分发的简介和现场盛况,人们也颇受感染,纷纷为巡游队伍喝彩。
2006年三月份刚刚落成的横滨妈祖庙和横滨中华街上有百年历史的关帝庙一样,已成为维系当地炎黄子孙同胞之情的有力纽带。加上不断增多的日本市民参观者和各国游客,香火日渐兴旺。今年横滨侨界新年倒计时活动,以及传统的“元宵祭”活动,都将主会场安排在了妈祖庙。
关帝祭
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关帝庙,由在日本打拼的中国人设立。横滨中华街关帝庙常务理事兼活动组组长谢成发在获悉本次“东亚文化之都”新年撞钟祈福活动之后,当即表示了参与的意愿。
据中华街关帝庙相关人士介绍,1859年横滨开港之时,横滨中华街形成。当时,很多中国商人和手工业者来到横滨,在外国人居留地开始异国他乡的生活。早期在横滨打拼,并在中华街聚集的华侨华人,对中华街经济文化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1862年,一个中国人抱着关羽的木雕像,在横滨中华街关帝庙现在的地址设立了一个小祠堂,这就是中华街关帝庙的开始。
1871年,在横滨的华侨华人广捐善款,关帝庙正式建立。横滨关帝庙供奉了诸多神明,包括主神关帝圣君,以及玉皇大帝、地母娘娘、观音菩萨、福德正神。
华侨们背井离乡,生活的不安无法释怀,于是关帝庙就成了他们祈求生活安宁和买卖兴旺的心灵依靠。
中华街成为横滨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帝庙则见证了从幕府末期开始至今,横滨华侨华人所经历的艰难历程。
横滨中华街关帝庙经历多次变迁,1886年进行了修复,1891年完成了大装修。关帝庙外观贴琉璃瓦,内部有精巧的雕刻,还专门从香港运来关羽的神体。此后,横滨中华街关帝庙每年都举办关帝庙祭奠和关帝诞活动。
关帝祭祀中,以农历五月十三关帝诞最为兴盛。1876年6月5日,横滨每日新闻就报道了前一天(6月4日,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庙装饰汉高祖八形灯和打灯笼等活动的情形。
在《横滨繁盛记》(1903年)里也曾有这样的描写:“铜锣和喇叭咚咚锵锵热闹极了”,展现了关帝祭祀热闹非凡的景象。在《官署学校病院社寺游览商业指南》(1913年)中,也把关帝诞作为横滨的传统节日之一列入其中。
1911年4月,中华街关帝庙举行了关帝庙在横滨坐镇50周年的盛大庆典。
2011年7月26日横滨中华街庆关帝庙落成150周年 上演盛大彩妆游行
马来西亚新山市柔佛古庙游神
柔佛古庙主要供奉五位神明,那就是:
玄天上帝(大老爷)(最早进入古庙供奉的神,由潮州帮负责)
洪仙大帝(洪仙公)(左边,由福建帮负责)
感天大帝(右边,由客家帮负责)
华光大帝(主神两边,由广东帮负责)
赵大元帅(主神两边,由海南帮负责)
此外,另有四幅匾额,即敬赠者为“福建众弟子”(1873),“广肇府众”(1873),“客社众信”(1874)及“琼州府众”(1882),或可推断众神进庙时间。庙内尚供奉观音娘娘,风雨圣者,速报爷,皇令爷及英烈神主牌等。
每年农历正月廿日众神出巡,一连三天之游神盛会,为新山市年年循例举行之盛事。柔佛古庙是新山五帮华人***同膜拜的寺庙,它是早期新山华社力量凝聚的核心组织,正如后期的华侨公所,和目前的中华公会,为新山华裔同胞最高的领导机构。
1922年,柔佛华侨公所成立后,古庙乃由该所管辖,二战之后,中华公会成立即为中华公会会所管辖,并於1945年起,成立“柔佛古庙管理委员会”,负责古庙事务。
新山中华公会鉴於柔佛古庙具有历史价值,应获得完善保存,以作为将来历史学家对华人在开拓、建设新山历史之考证。所以,於1981年,便倡议修复古庙,但直到1990年始正式进行修复工作,於1994年8月6日举行修复古庙开工大典。
修复工程於1995年12月底竣工,历时18个月,耗资150万元,如今古庙已焕然一新,雄伟壮观,屹立於新山市中心。并已於1996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众神回庙登位及开光庆典。
美国费城市唐人街游神
由美国费城市唐人街猴屿民俗文化中心举办的民俗文化节,是费城华埠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之一。该文化节是福建猴屿地区春节后的传统祈福仪式,旨在纪念保护猴屿地区的祖先张氏将军,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增强华裔影响力。
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在猴屿民俗文化中心张文钦董事长和张子爱副董事长的带领下,从位于13街夹Vine街处的文化中心出发,在10街向南拐,直至Arch街的华埠牌坊下。
游行队伍汇聚费城、纽约、大华府等地的猴屿乡亲。成员们手持花篮、横幅,有的装扮成将军形象,有的抬着载有神尊神像的轿子;民乐队和舞狮队奏着舞着,展现中华传统民俗;西方管乐队中西合璧,奏响中国民间乐曲,近千人的巡游队伍在华埠警察署的护卫下,声势浩荡地走向巨型舞台前的主祭祀区。
备有三牲素果的主祭祀区摆有30余顶香台,民众虔诚地在香台前烧香祈福,祈求新的一年在将军的庇佑下国家风调雨顺,华埠安宁稳定,百姓阖家幸福,家人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