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界 [编辑本段]佛教的结界 结界一词,来源于佛经。佛光大词典记:结界,梵语 sm-bandha 或 bandhaya-sman(音译畔陀也斯曼)。依作法而区划一定之地域。 [编辑本段]一、依「白二羯磨」之法 随处划定一定之界区,以免僧众动辄违犯别众、离宿、宿煮等过失。有关结界之范围、方法等,诸律所说颇有出入,今依四分律所整理者,大别为摄僧界、摄衣界、摄食界等三种。
[一]摄僧界
即比丘集聚一处,为便利布萨(***住而行说戒忏悔之仪式)等行事,避免境域太广而疲于奔驰所设之地区。分为自然界与作法界二类。
自然界,又称不作法界,系指不须特别加以建立,而依天然地形所划定之地区。略分四种:
(1)聚落界,有可分别聚落与不可分别聚落两种。可分别聚落,依准十诵律之说,系指以一聚落为界。不可分别聚落,依准摩诃僧祇律之说,系以六十三步(六尺为一步)为界。
(2)兰若界,有二种,若无诃法之人,则于距离聚落一拘卢舍(一说相当於六百步,杂宝藏经谓五里)之空静处为界;其中若有诃法之人反对之,则得以五十八余步为限(善见律毘婆沙谓七盘陀之量),彼等反对者则于此范围之外自行作羯磨等法。
(3)道行界,比丘游行时,可随所住之处以纵横一拘卢舍为界;于此范围内,则不得有别食、别布萨之情形。
(4)水界,即于离开陆地之船结界。
上记四界之中,由于聚落界及兰若界各有二种情形,故凡有六相之不同。
作法界分为三种,即
(1)大界,有人法二同、法食二同、法同食别(又称单法同)。其中以「人法二同」为主,其余二种随缘别开。所谓「人同」,系指于同一住处、同一说戒之界区内,僧众和合***住;所谓「法同」,系指每半月集合,行布萨说戒之法。大界之范围,以一伽蓝地之外界为最小极限,广至十里,乃至百里。结此大界,为欲令说戒等僧事时,使一聚之僧和集,无一人乖隔。又大界宜以其地明显可见之山、河、树林等为界畔,称为界相。《四分律》卷三十五举出树下、空处、山、谷、村界等十九种界相;《善见律毘婆沙》卷十七列举山相、石相、林相、树相、路相、江相、蚁封相、水相等八种界相。大界之形状,诸律所说亦不一,《善见律毘婆沙》卷十七以方形、圆形、鼓形、半月形、三角形等五种为「结界五相」。此外,结大界时,界相内众僧会集后,久住之僧须宣唱四方之界相(山或石等),而作「同一住处、同一说戒以为结界」之告白,此即称唱相。
(2)戒场,僧中有犯戒之事端,为行忏罪,或行受戒等之法,须会同四人众乃至二十人众,为避免僧之疲极,特结四方形之戒场,称为四方界相。此戒场最少要容二十一人。按印度之戒场,原是露地,其内不得建僧房,但得以置佛殿及菩提树;又因戒场仅系秉受戒法之处所,故以拣择精粗为主。起初戒场结于大界之外,后因贼难而听许在大界内结。结界之次第为先结戒场,后结大界;若已先结大界,必须解去大界,再结戒场,次结大界。 结界图(出自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于大界内结戒场,必先竖立三重之标相(见图)。即戒场四周,以自然之空地围住,大界以自然界围起,外部四周之黑格为大墙,内部之黑格为小墙,最内部之长方形为戒场,内部之东北两面以小墙为标相,即小墙之下上(下即墙际,上谓地面)为自然界之体;南西两面之大墙内,若无标相,距大墙一尺八寸之远,以戒场之东南、西南、西北之三角形以绳连起为戒场之界。小墙之外,大墙之内,称为大界。以小墙内院及绳标结戒场,称为「戒场外相自然界内标」;以小墙及大墙结大界,称为「自然界外大界内相标」;大墙四周,称为「大界外相标」。又若大界与戒场并结,则于解界时,须先解大界,次解戒场,次第不得颠倒。
(3)小界,恐因恶比丘等从中作梗而退废法事,故特限于某时所结之暂时界区。亦分三种,即为受戒、说戒、自恣等三种情形而结者。据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二(大四○?6?4一四中):「明小界者,此并因难事,恐废法事,佛随前缘,故开结之。并无正量,随人坐处即为界相。一为受戒,开结小界,旧准戒场身外有界,今依文取义,全无外相,如正加中。二为说戒事,下至四人直坐。三为自恣事,下至五人圆坐。此三无外量者,由是难开,随人多少,若限约外量,终非遮难。故文云,今有尔许比丘集者,止取现集之僧,坐处有地,依地结之,若事作已,即制令解,不同前二以久固作法,人所依止。」亦即为遮难而临时所结之界,称为小界,无范围、形状等之限制,又非如大界及戒场之久固作法,完成所作之事即行解界。其羯磨结法,亦准前可知。总之,摄僧界之自然界中,就处所而言,有四种不同;就范围大小而言,有六种差别。作法界中之大界、小界各有三种,再加上戒场,即成七界。
[二]摄衣界
又作不失衣界、不离衣宿界。即划定一范围,避免比丘动辄违犯离宿之过;然亦可视为以此特定范围限制比丘不可违犯此过。离宿,意指比丘离其三衣而宿;若划定一特定范围,则于此范围内即可不须时时携其三衣,而免除不必要之羁绊。波罗提木叉三十舍堕法第二条即为离宿之规定。亦分自然界与作法界二种。
[三]摄食界
即规定结界食物之贮藏所、许可烹煮食物之界区,使比丘不犯宿煮之罪。所指定之地,称为净地(或称净厨);于此区域内煮食,即不犯此过。其实际作法,分为通结与别结两种。如欲解除上述之结界,则如结界时,亦须经白二羯磨之作法方可解除。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二之一(大四○?6?4二○二下):「衣界者,摄衣以属人,令无离宿罪;食界者,摄食以障僧,令无宿煮罪;僧界者,摄人以同处,令无别众罪。」〔毘尼母经卷二、卷七、卷八、摩诃僧祇律卷八、五分律卷十八、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一、四分律卷四十三、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上、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一、卷上二、卷中二、卷下一、卷下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卷二、释氏要览卷下〕(参阅「五种结界相」1187)
二、指「女人结界」
即禁止女性出入之场所。
三、佛堂内之内阵
佛堂内之内阵(系安置佛像之中央部分)与外阵(指内阵之周围,或一般参拜席位之外侧),此两阵之地区,以栏杆圈围,亦称结界。
四、密教之结界法
密教于修法时,为防止魔障侵入,划一定之地区,以保护道场与行者,称为结界、结护(结界护身之意)。其结界之法有多种,据《不空绢索经》卷二、《陀罗尼集经》卷一等载,可加持白芥子,并散之于四方上下以为结界。《苏悉地经》卷下供养品谓,以地方界、空界、金刚墙、金刚城等真言结界之。
一般密教修法常用之结界,多依《准陀罗尼集经》卷三、《军荼利仪轨》等之说,而行下列之五种结界,即:(一)地结,又作金刚橛,立橛于大地。其橛之根或谓至金轮际,或谓至水轮际等,为十八道契印之第六。(二)四方结,又作金刚墙,若无四方之墙,则以三胡墙为墙,为十八道契印之第七。(三)虚室网,又作金刚网,以金刚网张于虚空,网端垂于金刚坛上,为十八道契印之第十四。(四)火院,又作金刚炎,以火炎旋绕于彼空网四周,可退除天魔波旬之障难,为十八道契印之第十五。(五)大三昧耶,为前火院以外之总结界。此大三昧耶,于十八道契印法及如意轮轨均未记载。
上记五种结界,于修法时各依三部、五部之别,而结诵该部部主明王之印明,即佛部时用不动明王之印明,莲华部时用马头明王(或大威德明王)之印明,金刚部用降三世明王之印明,宝部用军荼利明王之印明,羯磨部则用无能胜明王(或金刚夜叉)之印明。
结界区域之广狭,依经轨之说,极大者可至一千由旬,其次九百、七百、五百、三百、一百,乃至一由旬,小者或七肘、五肘、三肘、一肘等之量,乃至一手掌、一指甲之量。要之,皆以行者自心之广狭而建立坛场之界区;然实际修法时,常局限于修法坛之四周,或以道场之殿堂为结界之域。
结界之形状,多依所修之法而异,若修息灾法,采用圆相,修增益法用方相,修降伏法用三角相,修敬爱法用莲花相。又密教之结界亦以事、理而别为二种,如上记所说划定区域、结诵印明等之实际作法即属于「事结界」;若行者仅以观想之法完成结界,则属於「理结界」。
法术
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以施法者制定的地方(一般的自己本身)为中心,形成一个可以全方位承受任何攻击的无形防护罩,无视并反弹某些普通攻击,并且使指定的对象无法进入结界内部,在其强行闯入时阻止并对其造成伤害。
结界承受的攻击时有限的,某些异常强大的攻击可以摧毁结界。但是过于弱小的攻击对于结界的影响几乎为零。
结界依靠施法者施法时的能量,或某些物体提供的力量。中国古阵法
中国古代作战是非常讲究阵法即作战队形的,称之为“布阵”。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克敌制胜。
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名的作战阵法有三种:
八阵这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当年诸葛亮还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名为“八阵图。”
撒星阵是南宋名将岳飞破金兵“拐子马”的阵法。撒星阵的队形布列如星,连成一排的“拐子马”冲来时士兵散而不聚,使敌人扑空。等敌人后撤时散开的士兵再聚拢过来,猛力扑击敌人,并用刀专砍马腿,以破“拐子马”。
鸳鸯阵是明代将领戚继光为抗击倭寇而创设的一种阵法。他把士兵分为三队,当敌人进到百步时第一队士兵发射火器;敌人进到六十步时第二队士兵发射弩箭;敌人进到十步时第三队士兵用刀矛向敌人冲杀。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作战阵法从传统的方阵向多兵种的集团阵法演变的过程。
八阵图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见《三国演义》)
及至后代,精通此阵者已十分罕见,却不料出现在明代太湖山庄。太湖山庄庄主澹台仲元化用此阵,训练八人立于八门位置上,攻敌时进退自如,来去如潮,古怪厉害之极,并曾用此阵法困住大内八大身怀绝技的高手。(见梁羽生《萍踪侠影》)
再如任天吾家的假山树木即按八阵图古法布置,普通人若不熟悉此阵,绝对走不出去。(见梁羽生《鸣镝云录》)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迹绘成图形,见《武备志》。据记载,八阵图遗迹有三处:《水经·沔水注》及《汉中府志》说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诸葛亮墓东;《寰宇记》说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南江边,《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的牟弥镇。
最近,河南省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该图***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据《史记》载,风后为轩辕黄帝的一员将帅。密县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此图的发现,把我国八阵兵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五百年。
八卦两仪阵
按先天小八卦乾坤排列,配合以灯光的奇妙作用的一种战阵。此阵以七数为杀着,每一正必有一反。入此阵者,会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脚下地面尽向一边偏斜。灯光变幻莫测,有化一为七之妙。这七个幻影之中,第三个乃是真身。朱翠曾在不乐岛陷身此阵,得单昆之助破阵而出。(见萧逸《无忧公主》)
七星锤阵
武林中号称北斗七星座的戈华昌等所用阵法。七人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各持流星锤攻敌,其妙处是每次发招,皆能一锤化七,串成北斗星座,整齐划一,连绵不绝,无懈要击。白马公子余通纯曾为此阵所困,濒于绝境,幸得情人上官素相助才破阵而去。(见曹若冰《碧血青锋》)
七星飞锤阵
参照北斗七星之形布天下的阵法。“沙陀七锤”按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开阳星、瑶光星、天枢星的方位站定,将敌人围在阵中,各人随意发招,每人飞锤全是一球化七,连绵不绝,产生的雄浑内力使敌人感到运转不灵,时间一长就可困死敌手。此阵暗含天地环宇的生息相克之学,虚实倒置,无本无未,实在难测难防。张定远曾为此阵所困。(见古龙《迷光血影》)
七杀阵
全称“天昏地暗七杀大阵”,由武林中独眼跛足的轩辕三缺创造。其特点是诡异、恐怖。该阵由七个黑衣瞎子组成,他们左手提一根明杖,右手持一把折扇,围住所要消灭的目标,在一种带着奇异节奏的琴声伴奏下,凌空起舞。琴声的节奏越来越快,他们的脚步也越来越快,明杖的舞动也越来越急,而七个人包围的圈子,则渐渐缩小,产生的压力,也渐渐加大,就好像一张织好的网,正在逐步收紧。这时他们的目标如同变成了一条网中之鱼,束手待毙。轩辕三缺曾用此阵法活捉女侠萧十一郎,结果反被萧十一良以刈鹿刀攻破。(见古龙《火并箫十一郎》)
七星八卦剑阵
昆仑派剑阵,为昆仑七子所创,昆仑派仗以成名。这剑阵按八卦的方位而设,又暗合七星变化。临敌时,昆仑七子之首灵虚子站在乾位上,依次灵霞子站定坤位,灵中子立坎位,灵患子守震位,灵云子把离位,灵泉子护兑位,灵玄子防巽位,留出艮位让人进出。七人功力相差无几,声息相通,心心相印,纵横合击,彼此呼应,因此,力道的发挥超出了七个人连合总力之上。昆仑七子曾以此阵困住七煞儒生闵孝和冰魄神君曹钧,二人因得灵空法师出面说项,才没有丧于此剑阵下。(见陈青云《沉剑迷星》)
十二都天门阵
道家四十九阵中的第一阵,系参透《易经》秘奥所创。道家高手以十二根小圆棍顺手插在地上,在外行看来,一点规律也没有,东一根,西一根有正的有斜的,仿佛随便乱插上去的一样,但是若开了“死”、“灭”两门,即便是武林高手,若不懂其中奥妙,也会在该阵法中转些时候。该阵用来阴敌,实在神妙至极。(见陈青云《巨掌魅影》)
九宫八卦阵
四川唐门掌门唐天生三师弟柳清河所布阵式。此阵将堆堆碎石依九宫八卦方位排列,变化繁多。人被困阵内,只觉四处昏黑如晦,阴气森森,雾气沉沉,不得其门而出。(见东方玉《红线侠侣》)
九宫八卦剑阵
最能表现武当剑法威力的剑阵。由九个精通连环夺命剑法的人,按着九宫八卦方位而布成。自从明末武当派的黄叶道人创此剑阵之后,百余年只用了三次。武当派的连环剑法本以迅捷绵秘见长,若是几个精通连环夺命剑法的人同使,那就简直没有半点空隙,连苍蝇也难以飞过。(见梁羽生《云海玉弓缘》)
刀网阵
刀王余峻峰所创阵法。该阵为九人一组,八人分站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个方位,另外一人居中接应,以快刀攻敌,分进合击,九人如同一体,对方若图各个击破,势必伤在乱刀之下。(见梁羽生《广陵剑》)
刀棒三绝阵
由传神甲、容神午、曹神亥三个人执三根铜棒和三把尖刀组成的战阵。江湖上很少有人能逃出此阵。万杀门主黑杜鹃就死于刀棒三绝中。后杀手之王司马血以一柄碧血剑破掉了刀棒三绝阵。(见古龙《快刀浪子》)
三茅宫假山
三手真人利用三茅宫假山布置的一种奇门迷魂阵。这假山和围墙差不多高,落进假山便觉四周昏黑、山陵起伏、高峰插天,天论你如何奔跑,都找不到出路。楚玉祥、英无双曾身陷假山中。(见东方玉《东方第一剑》)
飞鱼九鼎阵
江泽湖水寇飞鱼蒋兴设计的一种战阵。九人、九鼎、九舟,前后左右分布,往来纵跃,飞鼎、九舟一齐动作,虚虚实实,令敌眼花缭乱。据说这九鼎乃殷商时代,天子派兵丁五百开采川境巴颜喀拉山金石练就,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见梁羽生《武当一剑》)
据《史记·武帝纪》:“禹收九入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相传成汤迁九鼎于商邑。由于九鼎成了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求鼎之事。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唐武后万岁通天二年、宋徽宗崇宁三年,也曾铸九鼎。金人南下,掠取九鼎北徙,后下落不明。作者利用九鼎的典故,虚构了这一阵法。
千面搜杀阵
八卦夺门阵的变种,和阳光折射相组合而成。列阵者每人一手执刀,一手执多棱银牌,利用特殊地形和阳光折射造成奇特的幻觉,一人幻化为四,四人幻化为八。入阵者虚实莫辨,有四面八方受敌之感。曹羽在汉阳郊外用此阵围困朱翠,朱翠跃至高处俯视窥出破绽,破阵而出。(见萧逸《无忧公主》)
小六乘慑心阵
病书生花明穷五年心力创研出来的阵法。郭飞鸿不慎身陷此阵中,只见密林环抱、株株相接,找不到出路。他认准一个方向,疾行三数里光景,可眼前仍然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树林,再仔细一看并没离开原处,只是在这附近圈子。(见萧逸《天龙地虎》)
大五行剑阵
武当派闻名江湖的剑阵。二十五位道人,五个一组,像一朵梅花似的列成阵式,把敌人围在中间,剑阵流动,二十五支长剑,汇成一片精芒,同时出手,密不透风,威力无穷。大五行剑阵下少有人余生。(见东方玉《北山惊龙》)
天风银雨阵
“万里流香”任风萍为对付中原武林高手所创的阵法。它以无比精严的配合见长,具有“天、地、风、雨、日、月、云、雪、霜”九种变化,互为辅助,生生不息,又佐之以练子流星锤等奇形兵刃,极具威力。南宫平、梅吟雪等均曾陷入此阵。(见古龙《护花铃》)
天盲大阵
天盲会独门阵法。天盲会弟子在对敌时,由数十人一齐拉住竹竿,联结成一个奇怪的图形。其中一人出竿,则其余数十人亦纷纷也竿,有的打头,有的打腿,置对方于顾首不顾尾之境地。此阵法威力无比,天下罕有敌手。(见萧逸《金弓女杰》)
天欲烟梦
集邪教的邪香毒雾秘方为一炉,专门迷神乱性及使人进入亢奋与昏眩境地的邪毒阵法。一般人如果嗅到这种异香扑鼻的天欲烟梦香气,那怕只有一丝一缕,也会中毒。中毒的征兆,就是面泛桃花色,如果没有先服下解药或及时避开,则必会全身发热,渐至昏眩。在欲火煎熬下,双目通红,全身也泛也红色,口中干渴如焚,喉中似要喷火。不是疯狂嘶叫如犬,就是进入昏眩状态,灵智迷失,陷入幻想,直至死亡。(见鬼谷子《江湖风云录》)
天罡北斗阵
全真七子集体御敌的阵法。按北头星座的方位,七人盘膝而坐,马钰位当天枢,谭入端位当天璇,刘处玄位录天玑,丘处机位当天权,四人组成斗魁;王处一位当玉衡,郝大通位当开阳,孙不二位当瑶光,三人组成斗柄。北斗七星中以天权光度最暗,却是居魁柄相接之处,最是冲要,因此由七子中武功最强的丘处机承当,斗柄中玉衡为主,由武功次强的王处一承当。天罡北斗阵是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门功夫,迎敌时只出一掌,另一掌却搭在身旁之人身上,敌人来攻时,正面首当其冲者不用出力招架,却由身旁道侣侧击反攻,犹如一人身兼数人功力,的确威不可当。若是陷入天罡北斗阵,除非将七人中打倒一人,否则决然无法逃出。阵中七人以静制动,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腰则首尾皆应,牢牢将敌人困于阵中,但是若深谙此阵奥妙,抢占北极星位,便能以主驱奴,制得北斗阵缚手缚脚,不得自由施展。后来,这一阵法成为全真派集体御敌的法宝,可单由七人布阵,也可由九十八人布阵,每七人一组,布成十四个天罡北斗阵,和每七个北斗阵又布成一个大北斗阵一正一奇,相生相克,互为犄角,更是威力无穷。(见金庸《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
云雾奇障
雷火洞口以雾封洞的机关。早晨、傍晚时分,雷火道人到山中采集云雾,收入葫芦中。需要时放出云雾,则洞口茫茫一片,不虑外人窥破。(见萧逸《天龙地虎》)
五行阵
石梁派祖传武功。阵势圆转浑成,不露丝毫破绽,内含五行生克变化之理。一人也手,引致对方进攻,自示弱点,其余四人立即绵绵而上,针对对手身上的弱点进袭,不到敌人或死一或擒,永无休止。五人招数互为守御,步法互补空隙,临敌之际,五人犹似一人,浑然一体,变化无穷无尽。五行阵传至温氏五祖,经五祖十多年潜心钻研,又创成八卦阵作为辅佐,由石梁派温氏五祖的第二代好手十六人按八卦方位而立,阵法与五行阵全无二致。石梁派温氏五祖以此阵法擒捕金蛇郎君夏雪宜。后袁承志用金蛇郎君为破五行阵而殚竭心智创出的《金蛇秘籍》大破五行八卦阵。(见金庸《碧血剑》)
五方剑阵
终现五剑经过二十年苦心孤诣练成的剑阵。五人站在五个方法,呈梅花状,将敌人围在中间。进攻时,五个剑法各不相同,有的正面主攻,有的偷袭,有的从侧封解。终南五剑以此阵对付石母,石母武功虽高,也脱身不得。(见东主玉《东方第一剑》)
五鬼阴风剑阵
由川中五鬼所创。五鬼练有一种极其歹毒的阴毒功夫,出剑时,将内力贯注剑身发出,更利用剑身小孔震荡空气,发出呜呜鬼嚎般的声音,扰乱对方心神,使对方因而失手。地灵教教主武继光一人斗五鬼,手持金精玉魄剑绕空一匝,倒卷而下,立时削断了五鬼的二支长剑,破掉了五鬼剑阵(见卧龙生《玉剑香车》)
反五行花树阵
武功称雄天下的天机老人和三间神尼,手植花树依反五行原理分布于所居山洞之外,奥妙无穷。人若置身阵中,如坠入浓云密雾,耳目俱失效用,无法走出咫尺之地,此阵还能令陷落之心念浮动,生成诸般幻象,贪念、色欲、往事趁虚而入,四周五色缤纷的花树都化成千百个艳装美女,由念生淫,由淫生欲,由欲焚身,死状苦不堪言。故此阵专用于惩戒淫恶之徒。内宫侍卫赵海萍虽然年近三旬,却犹是童身,未曾动过色欲之念,所以最终通过反五行花树阵,得到了《归元秘籍》,练成天下第一高手。(见卧龙生《飞燕惊龙》)
六合阵
乔拓疆等海盗练成的一套六人阵法。十分复杂,进退变化均按照五行八卦的方法,六人彼此呼应,轮番进攻,威力不凡,是乔拓疆的镇山之宝。他们曾以此阵法取胜厉擒龙和邵元化一家。(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
另,柳英奇所设战阵。包括乾、坤、生、死、水、火等六门。柳曾以此阵对付苏雨的徒弟毛一波。(见萧逸《天龙地虎》)
六合,也是一种武术用语,以精、气、神相合为内三合,手、眼、身统一为外三合,统称“六合”。又,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身合、身与手合、手与脚合、脚与胯合,也叫“六合”。
水心亭机关
凤尾帮机关。凤尾帮最高府第为福寿堂,内三堂总揽本帮法治,可也没有干涉福寿堂之权,福寿堂是有功于该帮的前辈纳福之地。福寿堂的最后面有一座水心亭,是福寿堂中最险要所在,用来关押别帮高人。水心亭内设巧妙机关,外人极难闯过。从福寿堂有三条水面上的道路通向水心亭,三条路均极难辨认。正中一条和右边一条,全是假设的荷叶桩。左边一条是真的荷叶桩,乃用整根杉木连接扎入水底的,非常坚牢。但在水面下三尺多,只以一根铅条做荷梗,根本吃不住多大劲,只要你一着脚,非掉在里头不可。因而即使认出真荷花桩,欲通过时亦需借着轻功提纵术,气不能散,也不能停,而当中和右边这两条假荷叶桩,任凭你如何轻功卓绝也不成。因为身形飞纵到桩上,前边十几根全是真的,只突然的一点上是假的;假桩之后再无着脚处,乃是一片水面。凡是运用轻功提纵术的,眼看前面已没有着脚之地,势须飞纵上最末一根桩上才能回身。而这最后一根偏是假桩,设想这刁钻古怪荷叶桩时便算计到行人会自行陷溺。(见郑证因《鹰爪王》)
水牢
史朝英关押方辟符和聂隐娘的机关,它建筑在地底下,周围都是坚厚的石墙,分为两层,上层是个蓄水池,下层是牢房,一开机关就可以将牢房淹没。(见梁羽生《龙凤宝钗缘》)
少林罗汉阵
少林派弟子的阵法。临敌时五人联手,将敌人团团围住,流动时如行云流水,停下来重如山岳,敌人极难突围。这种阵法如蟒蛇盘成蛇阵,首尾相应,绝无破绽。心眉大师曾布下此阵对付阿飞。但阿飞从仙鹤对付蟒蛇的办法中得到启发,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终于靠快剑、快腿破了此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