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谁知道痞子这个词的由来

谁知道痞子这个词的由来

痞,词典上解释为一种病,指“胸中懑闷结块”,或“腹内结病”;引申为“流氓”、“坏人”、“恶棍”。关于“痞子”一词的起源,章太炎在《新方言·释言》里有考证,说是始出自元曲,“今人呼邪人为亻皮子,俗误写成‘痞’,又谓欺诈为掉皮,即徭陂也。”由此可见,“痞子”原为“亻皮子”,元曲中始是“调皮”、“吊皮”,后谐音转喻为“顽皮”、“诡巧”,再转为“欺诈”,这已与今天的意义相近了。 现在人们所谓的痞子,如硬要找与其相近相似的语汇,就是流氓与无赖了。而中国历史上的“流氓”一词,从广义上讲指“游民”,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流氓地痞”,实指“土、农、工、商”四民之外的人。先秦时期,与今天“流氓”相近的称呼,叫做“惰民”、“罢民”、“闲民”、“谪民”、“轻民”等等。秦汉至隋唐时期,对流氓称呼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各种“恶少”,二是“游侠”,三是“浮浪人”。宋代一般将流氓叫作“捣子”、“闲汉”、“无赖”、“玩徒”或“白日鬼”。元代称流氓为“无徒”,元杂剧中有“泼皮”、“绰皮”、“赖皮”等等。到明代则专称流氓为“光棍”。清代就有了今天所说的“流氓”和“地痞”了。 清末民初时期,社会处于急剧动荡之中,天灾接踵,战乱频仍,大量的痞子应运而生。但因地域不同,称谓也有别:上海人有“地棍”、“白相人”、“拆梢”之谓;苏杭则称其为“獭皮”、“聊荡”;北京人的叫法是“混混”;江西人叫作“棍子”、“老表”;广东人喊“滥仔”、“泥脚”;福建人称作“闯棍”,也有叫“搭溜”的;陕西人呼“闲痞”;而作为方言,湖北和湖南最喜欢用“痞”字,如“痞子”、“痞棍”、“痞徒”,对湖霸称作“湖痞”,游闲乡里的称“乡痞”,在街市上做恶的叫“街痞”,甚至对无德行的文人也称其为“文痞”。湖北人还有叫“二流子”的,与“痞子”最为相近。 那么,痞子到底是什么呢?一般认为大致有三种意思:一是社会学上的,与中国传统的“流氓”语意相似,指的是一种社会边缘性人物,其突出的特点是以无道德为道德,以无规则为规则。二是文化学意义上的痞子,突出特点是游戏人生、玩世不恭、颓废潦倒。三是语言学意义上的痞子,突出的特点是不正经,油腔滑调,胡乱调侃。